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李宏斌 《桂海论丛》2012,(6):127-130
旅游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广西旅游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面临着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形成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构建起完善的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以新的战略举措,推动广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建设广西旅游强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在"名实相怨"社会背景下的正名思想体现着浓厚的社会治理和政治伦理主张,无论是孔子的"为政必先正名",还是荀子的"正名",都离不开"明分使群"和"隆礼重法",都不同程度地以社会和谐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名实相怨和正名一般都是在社会制度发生重大转折、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剧烈转型、吏治腐败和荣辱观混乱的社会不和谐时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正名与社会和谐的形成有着内在的联系:正名通过正德促成社会和谐;通过德政保障社会和谐;通过净化社会风气巩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模拟法庭教学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加强模拟法庭教学研究,探讨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的完善,对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应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优秀成果、借鉴现代西方文化积极成果基础上综合创新而形成的现代文化形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主导文化和多元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关系,为社会和谐提供文化价值理念、营造文化氛围、创造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和谐与竞争:中西文化精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斌 《探索》2005,1(5):162-165
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程中,中华民族侧重矛盾的同一性,化生了悠久灿烂的和谐文化精神;西方民族偏向于矛盾的斗争性,演绎成为颇具个性的竞争文化精神。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差异是追求“仁义”境界与实现“功利”目标的差异。当代社会,应把两种文化精神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和谐中讲究竞争,在竞争中追求和谐。这也许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佳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李宏斌 《法制博览》2023,(14):29-31
模拟法庭是培养法学人才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提升相关人员竞争意识、团队意识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相关人员的法律素养。通过进行模拟法庭实践,有助于帮助相关人员快速熟悉法庭流程及加强法庭专业技能。随着模拟法庭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教学实践中,怎样进一步发展模拟法庭功能成为国内外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将梳理传统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功能,并探索模拟法庭功能拓展方向,希望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适应法治建设的卓越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己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对劳动者(包括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它以<劳动法>为核心.农民工是城市劳动者中的弱者,他们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劳动权益也屡遭侵害.如何保护这一特殊群体的劳动权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现行<劳动法>未能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加以有效保护,因而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李宏斌 《探索》2007,2(4):110-113
由唐代韩愈总结出的儒家道统观主要彰显的是道德仁义合伦、黎民百姓安康的"人本"与"民本"的社会价值取向.无论从马克思主义还是从中西文化精神的意蕴看,"人本"与"民本"都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民本"必须以"人本"为前提和基础,离开"人本"来奢谈"民本",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本"又必须以"民本"为动力和指向,离开了"民本","人本"就会失去其根本内涵而陷入片面.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对儒家道统思想进行现代阐释,有助于化解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矛盾冲突,在社会治理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