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要有效提升法理学教学的效果必须对法理学课程的教学原则予以重点关注.法理学课程教学的原则包括教学目标上坚持知识与素质的并重、教学理念上坚持主体与主导的协调、教学模式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内容上坚持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教学手段上坚持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相似文献   
12.
议会的决定是如何形成的?议会两院是通过辩论这一手段形成决定的。平民院(House of Commons,即下议院。译者注)和贵族院(House of Lords,即上议院。译者注)每年都花费数百小时用于辩论。大量的辩论是关于法案的,其他的仅仅是允许议员和贵族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3.
刘楠  李店标 《求实》2006,(Z3):80-81
一、知情权是什么知情权(right to know)又称“知的权利”、“知悉权”、“了解权”。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知情权包括公民知悉、获取官方或非官方信息的自由和权利,“有关主体获知与他有关的情报信息的权利。”狭义的知情权仅指公法领域的知情权即行政知情权,只针对国家机关所掌握的信息而言,其中以对行政机关信息的知情权为核心部分,“在民主社会里,知情权是一项基本权利,公众应当知晓政府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本文所探讨的知情权采狭义说即公民依法享有了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产生、掌握的各种信息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关于立法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治理出现新课题、法治建设步入新阶段、全球竞争面临新形势背景下,对中国重大立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刻阐释。其基本构成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面向、三项原则和四条主线,即:实现良法善治,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立法从大局出发、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立法与改革相衔接。这一论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领导与主体相统一、中央与地方相协调、问题与策略相对应的鲜明特色。而贯彻落实这一论述的基本路径是主导法治意识形态、丰富法学理论研究、融入法学职业教育和引领立法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店标  刘楠 《工会论坛》2007,13(1):132-133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我国需要转变行政理念,确立人本行政理念、法治行政理念、服务行政理念、效能行政理念、透明行政理念、诚信行政理念和责任行政理念等现代行政理念。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实践促进了民主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建设,实现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创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出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促进立法的动力,有制约立法的压力,也有促退立法的阻力。  相似文献   
17.
七、政府法案如何在议会通过议会代表我们审议所有法案,对那些符合公众利益的法案才获准成为新的法律。议会将对其认为不符合我们利益的法案进行否决。政府法案是不可能完全被否决的,因为政府通常依靠其在平民院中的多数席位的支持。没有平民院的支持,贵族院只能延缓法案而不能进行否决,因此大部分政府法案  相似文献   
18.
公民参与人大议事是现代民主、法治和人大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要求。人大信息从对内公开向对外公开的转变是公民参与人大议事的逻辑前提。为提升公民参与人大议事的价值,应实现公民参与的无序化向有序化转变。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人大议事,应在关注"有序"的基础上,增强参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立法公开缺失表现的考察,分析了造成这些缺失的原因,并为完的立法公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我们为何需要法律?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需要依靠他人。甚至那些独立生活的人仍需要依靠他人为其提供热、光和其他服务。他们普遍认为,这些服务仅仅为遵守规则和支付账单的人提供。作为如家庭这样的组织中的一员,我们必须遵守不成文规则,这些规则告诉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该组织中的其他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