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9篇
法律   59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及其相互关系,在国际人权领域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问题,人们对此还存在诸多意见分歧。本文拟对此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32.
<正> 关键在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法学的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展望中国法学的前景,结论无疑是美好的。当然,将美好的前景变成光辉的现实,还有待于我们法学界的共同努力,其中的关键就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法学的著作。马克思出身法学世家,早年攻读法学专业,为创立新的法学体系几经曲折,坚持不懈;恩格斯对法学一向极为关注。两位导师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在洋洋数千万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将近一半的著作涉及法学,并有直接论及法学的专著、专论。列宁早年不仅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法学专业大学文凭,而且还直接从事过法律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在晚年直接领导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写下了不少法学论  相似文献   
33.
“一国两制”三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国两制”三题李步云“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在香港回归问题上取得成功,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全面付诸实施。它得到了包括香港人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和高度评价。“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应当怎样简明地概括?为什么它在五十...  相似文献   
34.
论法与法律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与法律意识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是法存在与发展的基本矛盾之一。法律意识的本原是而且只能是法律现象。法律意识的独立性 ,既相对于法律现象 ,也相对于除法律现象之外的其它现实的社会关系。培养法律意识的目的 ,主要是依靠一种进步的与科学的法律意识作为指导 ,形成正确的法概念 ,制定出一套好的法律规范与原则 ,建立一套好的法律制度 ,保证法律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最有效的执行与遵守 ,使法的作用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35.
新宪法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与义务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这是对一九七八年宪法的一个重大修改,具有重要意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36.
主持人语     
佘祥林案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震惊.佘祥林虽然没有被判死刑并被执行,但却付出了3995天囚禁生活的代价,其家人也因申诉而经受了诸多磨难.  相似文献   
37.
李步云 《党政论坛》2014,(22):12-12
何为法治思维 学术界原来对法治思维的关注并不多。我主张把法治思维做比较狭义的定义,法治思维属于人的思维方式、形式,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办事情首先不是根据上级领导是怎么说的,红头文件怎么说的,而是首先想到宪法法律是否赋予我这方面的权力,法律没有赋予这方面的权力而为之就是违法的。所有的公民都将法律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将法律作为行为的首要准则和方式的一种思维方式。法治思维如果解释太广,就会与法治理论、理念、精神等相混淆。  相似文献   
38.
正高举社会主义宪政旗帜,是继承与发扬党的优良革命和建设传统所必需;高举民主、法治、人权的旗帜并付诸实践,是我国取得经济发展奇迹和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现在有人打着宪政的旗号,反对党的领导,否认我国现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主张全盘西化,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的。但是,这只是社会上的极少数人。我国现在绝大多数学者主张实行社会主义宪政,都是在拥护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主  相似文献   
39.
本文作者附志:这是我们应邀为蔡定剑教授主编的《走向宪政》一书撰写的序言。当时他患癌症已到晚期,同仁们有意赶在他临走前能看到经他最后一次极力促成和主持召开"中国宪政前景论坛"的成果,我们也有意在序言中简要回顾和赞扬了他毕生锲而不舍为宪政鼓呼的精神和杰出成就,并献诗一首,为他送  相似文献   
40.
论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人权与宪法相伴相随、密不可分。宪法作为人权保障书 ,既是对已有人权的确认 ,也是人权发展的保障。从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 ,无论是资产阶级宪法还是社会主义宪法 ,都是以确认和保障基本人权为中心而展开的 ,近现代人权事业的发展都会在宪法中得到体现和反映 ,而宪法的进步又推动着人权事业的发展。现代宪法主要通过确认人权原则和人权范围、规定国家权力的运行规则和确立违宪审查制度来实现对人权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