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35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杨建军 《法律科学》2008,26(4):31-39
从思维类型的理性化程度的高低来考察,法律事实认定的思维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原始思维、经验思维、逻辑思维三种类型。原始思维是古代民族认定事实共有的特点,该种思维注重神秘原因在事实认定中的作用;经验思维以传统中国司法实践为代表,是一种主客体不分、重经验轻逻辑的整体思维。逻辑思维奠基于概念,以认识主体与客体的主客二分为前提,在因果关系的认定方面既强调必然性,又承认盖然性。从历史逻辑发展来看,从原始思维、经验思维到逻辑思维。大致呈现出了线性逻辑的历史发展轨迹,其理性化程度不断加强。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受证据规则的制约,原始思维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经验思维也早已经缩小了其发挥作用的空间,而逻辑思维在法律事实认定中则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法律事实认定中的逻辑思维是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应当倡导的思维方式,也是法律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142.
案件回放 2008年12月31日,三鹿案件在石家应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原三鹿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原副总经理王玉虔、原副总经理杭志奇、原集团奶源事业部经理吴聚生接受审判.  相似文献   
143.
文明源头“原始法治”的思想基因、宗教限制王权的权力制约传统、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权力的制约、理性文化对法律思维的铸造、法学的诞生以及西方思想家对法治观念的系统化总结和发展性阐释等多元文化因素,共同塑造了西方法治。“教权与王权”、“社会与国家”等权力分立观,构成了西方法治发展的内在文化主线。西方法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长期的法治实践中逐步成长、并通过不断吸取教训并自我矫正、日益完善的。  相似文献   
144.
如何判断“行政违法” ,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研究理论虽有涉及 ,但都略显抽象、难以操作。因此 ,准确界定司法实务中的“行政违法”标准 ,并对司法实务中疑难问题的判断方法作一些实质性探讨 ,目的是服务于行政诉讼 ,并促进依法行政 ,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5.
司法裁判中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学界关于司法裁判中法律事实与法律规范关系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推论关系、归类与涵摄关系、等置关系、评价关系。这四种方法在司法判决中各有其作用,但是学者们往往各执一端,将四者割裂开来。而实际上,逻辑推论关系确保了推理形式的正确性,而价值评价则保障了推理的实质合理性,归类与涵摄关系重点关注的是法律推理大小前提如何结合的问题,而等置关系似乎可以作为衡量归类或涵摄是否妥当的一个检测器。司法裁判中将四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判决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6.
监督过失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解决过失犯罪的责任分担,监督过失理论应运而生。我国司法实践中,对监督过失犯罪的认定往往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具体的危害结果,与我国刑法关于过失犯罪的理论不相一致。监督过失的认定,取决于对被监督者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在没有履行监督责任的情况下,在何种程度上又引起了危害结果的恶化。因此,监督过失在监督义务、实行行为和主观罪过方面都应做特殊考虑。  相似文献   
147.
数字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技术之所以能够赋能治理,是因为数字技术可以使国家精准识别特定个体并提升宏观治理水平,赋能立法和科学决策、自动化行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公众守法和法律监督等。但数字治理也存在诸多难题。系统化构建数字治理的基础制度、平衡数字治理中的多维度法律价值、强化对数字公权力的制度控制以建构技术发展的社会信任基础、在国际竞争中提升数字治理的国际化水平、预防和矫治数字治理的异化,是数字治理应当遵循的基本法治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