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因为拆迁.北京禄光仓胡同里的公厕一下子紧张起来。胡同里的居民认为是附近工地民工的使用造成了早上公厕门口排长队.于是在公厕门口写上了“民工禁用”的标语。附近居民表示,公厕至少应该先保证本地居民的使用。  相似文献   
32.
一般说来,人们对哲学有两看法:一是认为哲学是一种纯念的运动,与现实无关,是一种学甚至是诡辩,没有任何用处;是认为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大有用处,上至指导科学、引导生,下至实际工作、做工种田。两种看法都有其合理因素,但们又把这种合理因素溶解于不理的理解之中。哲学的确是一种概念运动,符号、逻辑、概念群的深层运。我并不否认这种至深至“玄”思辨,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思也就没有哲学。学哲学有难度,就难在这种思辨、这种概念群的深层运转上。但是,作为一种概念运动,哲学决不是与现实无关的玄学。在我看来,哲学之所以给人们一种艰涩隐…  相似文献   
33.
“打黑”通常是政府的事,但江苏连云港锦屏镇的王生志不这样认为,他私人出钱甚至举债,持续“打黑”多年。据1月20日《外滩画报》报道,王生志10年来协助连云港公安破案70多起,却一直不被当地社会承认。民间舆论反而认为他是“黑社会”的大人物,因为,他每次随犯罪团伙被抓(其实是为了掩护自己的身份),每次都有办法“混”出来。“不明不  相似文献   
34.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的三大历史转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的三大历史转折杨耕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伟大人物的作用绝不是可有可无。作为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伟大人物往往对历史的进程产生重大的甚至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伟大人物既是他自己,又不仅仅属于他自己,实际上,他...  相似文献   
35.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及其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及其特色杨耕1、邓小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已为众所公认,但如何理解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却众说纷坛,观点不一。我以为,从根源上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如邓小平所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  相似文献   
3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一个纲领性的重大论断,从根本上和总体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新的世纪这一重大问题。这个“经过了长时期思考”而提出的纲领性论断,不仅以高度精炼的表述概括了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而且以高度浓缩的形式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贡献就在于,它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基本原则融合为一个理论整体,具有重大的理论内涵和理论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37.
论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是渗透于他的思考活动、领导活动、战略设计活动中的灵魂,是极有特色和魅力的一种精神力量和哲学力量。离开了对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分析与研究,就不可能真正把握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精神实质。本文试图对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做些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8.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具有一种彻底批判精神,它不仅以批判的精神考察资本主义制度,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而且以批判的态度思考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把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一切都看作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也从来不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是完美无缺、凝固不变的,相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需要改革的社会。“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邓小平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改革理论。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可以看出,改革是当代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改革的性质和意义的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39.
重新审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耕 《新视野》2002,(3):79-80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曾是马克思主义极为关注的问题,后又成为当代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理论争论的焦点,并构成了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等派别论争的主题。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却有意无意地忽视甚至淡忘了这一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在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和国家一直处于胶合的状态,而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国家与社会则处于同构状态,这就使得对国家与社会的探讨在中国思想史中不具备现实的基础;二是我们以为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早已解决的问题,是一个“熟知”的问题。“熟知并非真知”。实际上,国家与…  相似文献   
40.
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并正在证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本文拟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几个重要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在联系系统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和运动方式。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指出:系统“就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份(要素)的总体(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