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记者:党中央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实现十六大确立的宏伟目标,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央编译局作为党中央直属的理论部门,在这项理论工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请您谈谈这项理论工程的重要意义。韦建桦:今年上半年,党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要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五一”前夕,党中央又专门就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召开工作会议,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这项战略工程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用马…  相似文献   
42.
从近几年我国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实践来看,有两大关系必须理顺:一是出资者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关系,一是“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这两对关系如果不能处理好,必将影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43.
由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筹备组举办的“中国市场经济新体制与开创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局面”研讨会于1993年5月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参加研讨会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等首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理论工作者,以及《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等十家报刊部门的人士,共50多人。研讨会主要讨论了四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
十年前的春天,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来到我国南方,对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进行视察并发表重要谈话。这一消息通过1992年3月下旬新华社播发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立即传遍大江南北,全国人民为之精神振奋,如临春风。  相似文献   
45.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在宏观层次上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要向前推进,就需要借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向微观层次进军.微观层次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又是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涉及到一个学科群,至少包括马克思学、列宁学、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系列考据解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逐步把这些学科建立起来,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群建设,也有助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46.
47.
正对我国社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崭新认识习近平同志指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方面发展也都进入转型升级期,显示出新的面貌。由此,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表明,尽管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世界上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但这一基  相似文献   
48.
1944 年 9 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发表了著名篇章 《为 人民 服 务 》。在 纪念 《为 人 民 服 务 》发 表 60周 年 的 日 子 里 , 回 顾 我 们 党 根 本 宗 旨 的 发 展 历程 ,继 续 发 扬 “为 人 民 服 务 ”的 光 辉 思 想 并 大 力 弘扬 “以 人 为 本 ”的 时 代 精 神 ,对 加 强 党 的 建 设 ,落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完 成 我 们 所 肩 负 的 历 史 使 命 ,具有重 要 的 理 论 意义 和 实 践 意义 。  相似文献   
49.
●针对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存在的思想混乱,邓小平明确提出: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在不断深入反思历史教训、总结改革开放新鲜经验、吸收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邓小平逐步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社会主义观点。●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义观,把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0.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思想明确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核心执政理念,这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需要深入研究.尽管近年来大家对以人为本做了多方面的探讨,但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差别.例如在理解"以人为本"和"为人民服务"的关系问题上还存在不同认识.我想围绕这个问题谈三点体会,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