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52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洪向华 《新东方》2006,(12):15-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妥善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32.
1.领导人必须要有预见力,否则革命事业就会受到损害。1938年,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在这篇文章中他强调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战争没有绝对的确实性,但不是没有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我之一方是比较地确实的。敌之一方很不确实,但也有朕兆可寻,有端倪可察,有前后现象可供思索。这就构成了所谓某种程度的相对的确实性,战争的计划性就有了客观基础。”1942年毛泽东在为《解放日报》写的一篇社论中指出,“我们要争取两年打败日寇。这两年将是极端困难的两年,它…  相似文献   
33.
34.
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中,美国民主党败选,是由民主党内部党内组织和意见分歧挑战、政策失民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败选后的美国民主党一直痛定思痛,重振旗鼓不断探索。然而,对于民主党自身发展以及社会长久持续发展来说,寻求两党之间的共同之处并进行合作将会是两党走出激烈竞争的绝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35.
一、什么是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现代领导科学认为,领导者能否顺利实现领导职能的关键在于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36.
由中央党校科研部和河南省济源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纪念毛泽东《愚公移山》发表60周年理论研讨会”,6月11日在中央党校召开。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姜春云向大会发来贺信。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汉斌,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张全景,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书记苏立清,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李捷,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以及来自理论界的专家学者70多人出席会议。座谈会由中央党校科研部主任张伯里和中共济源市委书记周春艳主持。会上,与会同志围绕愚公移山精神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37.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其实现过程包含多种矛盾,由于各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科学分析意识形态领导权实现过程中的两大主要矛盾,即个体意识与意识形态的矛盾,科学意识形态与虚假意识形态的矛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网络环境特殊性对两大主要矛盾的催化作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切实满足人民的需求、实现理论宣传大众化、建立人民的诉求表达机制来化解网络对意识形态与个体意识之间矛盾的催化作用;通过加强监管、推进制度建设科学化、跟进补充真实信息来化解虚假意识形态入侵在网络中呈现的复杂局面,以求实际有效地进行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  相似文献   
38.
“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集中体现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各领域各环节所形成的重大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改变。“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提出,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树立了坚强领导核心、奠定了科学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9.
洪向华 《求是》2012,(8):50-52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理念、文明传承和精神追求的外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  相似文献   
40.
洪向华 《先锋队》2012,(14):12-13
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要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就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定国有企业改革的信心和方向,努力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迈出新的步伐。针对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