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问:编辑同志,您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管理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请问,怎样认识这一问题?广西读者:刘春燕刘春燕同志:您好!互联网是20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它的发展和普及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同时,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虚  相似文献   
12.
问:编辑同志,您好!刚刚闭幕的党十八大提出: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什么是"党代会代表提案制"?提出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年以后,我才得知,1956年浙江永嘉试行包产到户的直接起因之一,是读到了<人民日报>发表的我写的那篇短文.  相似文献   
14.
燕凌 《前线》1982,(10)
“一滴水要想不干涸,就要投入大海。”这句古老的话,作为一种人生观的形象性说法,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越来越丰富的新含义,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青年投入革命洪流,汇入人民群众的浩瀚海洋。  相似文献   
15.
1943年初,南方局青年组写了一份一万多字的1942年度工作报告。这份报告的原件,至今还保存在青年团中央的档案室里。从中可以看到执笔人朱语今兢兢业业埋头实干的身影。他把报告写得那么细致、具体,有实例,有数字,有表格,有综合,有分析,有见解,有检讨,有建议,有策划,而且有条有理,头绪井然。可以想见,他是多么细心耐心地积累和研究了大量材料,又是多么专心地沉静地反复思考,虚心地诚恳地听取刘光和组里其他同志的意见,而后伏案奋笔疾书。恩来同志仔细地审读了这份报告,加了许多批语,成为指导青年工作的一份重要文献。在幸存的档案中,由语今执笔的关于南方局领导青年运动的历史性文件还有很多。他写了《关于“据点”工作的研究提纲》(两千多字),《“据点”工作的内容与经验》(两万多字),《非党青年干部问题》(五千多字),等等,还作了同“据点”的青年朋友谈话、向他们作调查的一些记录,整理并誊写了各个地区各行各业48个单位的“据点”联系的青年朋友共计989人的全部名单。清秀的蝇头小楷,简直可以作为艺术品欣赏。在反动专制统治的艰险环境中,对“据点”活动的具体情况的记述和研究,特别是名单,需要高度保密,妥善收藏,因此,他用很薄而柔韧的一种纸,写...  相似文献   
16.
燕凌 《红岩春秋》2006,(6):45-46
在北平和平解放的过程中,到了最后阶段,有一件事情使地下党员、傅作义的女儿傅冬很难办,不知道如何处理才好。有关的一些人为此也很作难。1949年1月16日,也许是前一两天,毛泽东执笔,以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的名义,写给傅作义将军一封信,历数了他在内战中的罪行,敦促他下令放下武器,接受和平改编。限定的时间是17日1时到21日12时。如不接受,解放军就要攻打北平城。没想到,还没有见到这份“最后通牒”,傅作义就已经决心交出北平城了。可是,这封信在16日当天还是送到了林彪手里。而且,在通县谈判结束的时候,林彪还是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把这封信交给了代表傅作义参加和谈的邓宝珊,要他回去交给傅作义。信没有封口,林彪走后,邓宝珊抽出信来看了,为之一惊。他深知傅作义强烈自尊的个性,怕这封措词严厉的信会激怒傅作义,使已经谈好的事情发生挫折。而且,信中提出的要求,是傅作义已经接受了的,这信不是已经不必要了吗?于是他对解放军的谈判代表、陪同他的四野参谋处长苏静说:“这封信太出乎意料了,措辞很严厉,傅作义不一定会受得了。”苏静当即向林、罗、聂报告了邓宝珊的反映。林彪听了说:“是啊,那封信是有些严厉呀。他暂时不交也可以。”...  相似文献   
17.
燕凌 《红岩春秋》2006,(5):38-40
张黎群到南方局青年组工作,比刘光和朱语今要晚些,时间也比较短,但那段时间正是大后方青年爱国民主运动高潮到来的时候,他以充沛的精力,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做了大量的艰难的工作,得到许许多多青年的热爱。他1918年5月5日生于四川蒲江一个富甲乡里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他原名黎储力,参加革命后为适应工作需要曾改名张福祥、张佛翔,发表文章用笔名黎群。此后张黎群就成为他的正式的名字。他的幼年,正是四川军阀混战的时代。他家在偏僻的川西,离县城还有十几里地,是占地二十来亩的深宅大院,大门上高悬着4尺长3尺宽的油漆匾额,刻着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文光射斗”。大院处于青山绿水之间,四周林木葱茏,院内花木苍郁,冷清寂静。可是在那样的乱世,也并非世外桃源。在他7岁的时候,几十个武装匪徒冲进大院,把这个家洗劫一空,他险些丧命。家里在县城里的亲戚家租了几间房,让他和弟弟到那里继续读书。他家附近有个高桥乡,在1925至1927年大革命时代,有个三十来岁的教师陈绍洲以自己微薄的积蓄办了一个育才学校,广收弟子。此人家境贫寒,勤奋好学,正直勇敢,热心公益,为老百姓伸张正义。他出面组织农会,发动农民抗捐抗税,领着农民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