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集中体现的利益现,是其唯物辨证的历史观基础的直接表现,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的直接基础,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利益观。  相似文献   
2.
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精英”递过在“民主”问题土制造思想混乱,进而煽动和策动破坏社会主义民主、颠复人民民主政权的动乱与反革命暴乱。他们重弹西方帝国主义分子的老调,攻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为“专制”,鼓吹只有用西方“多党政治”  相似文献   
3.
作为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的重点科研项目,由罗振建同志主编,重庆出版社于2005年12月出版的《统一战线学研究》,是一部专门研究统一战线这一政治事物发生、发展及其运行规律的著作,是力图建立一门统一战线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具有开拓性、探索性的著作,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秘书长朱真同志,依据毛泽东同志以及李维汉同志关于统一战线是一门科学的指示,率先提出并呼吁建立一门统战学以来,出版的第一部最系统的、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战线学方面的研究性著作(尽管自那时以来也有一些同志出版了以统战学命名的所谓“概论”)。这部著…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党制度的弹性是其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的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党制度具有十分鲜明的兼容性、延展性和适应性,即具有极强的弹性与张力,是其自身自我完善和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的内在根据.这可以从其内在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外在的组织实现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基于思维方式结构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提出通过革新思维方式、培育创新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提出“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既是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又是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就如何“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本文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7.
跨入新世纪之际,重温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关于“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论断,即是对国际共运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这个经验总结是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一个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中国政治一个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从经验角度看在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近30年里,即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的破坏,更有以王明为代表的三次“左”的破坏,都几乎葬送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半个世纪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继续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同时,必须把制度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针对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按照“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科学化”的要求,着重加快党内选举制度、决策制度、权力监督和制约制度、选人用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完善,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党章为主体、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最好纪念。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既具有”法宝”性工具价值,又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二者在存在方式上有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其人文价值只能通过其工具价值而实现和体现出来,往往不为人们认识;但真正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必须以其人文价值为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0.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爱国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的主题,是一个反映爱国统一战线这一政治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命题。所谓统战工作,就是正确处理爱国统一战线中的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只有成为善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专门家,才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合格的统战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