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周公,生卒年不详,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胞弟。因辅佐武王伐纣灭商有功,食邑于周(今陕西岐山东北),史称周公。又因受封于鲁地曲阜,亦称鲁公。武王在建立西周之后不久便去世了,太子成王诵年幼,无力亲政,由周公主持朝政,代行国事。《尚书大传》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可见,周公为早期周王朝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显赫政绩的取得与周公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 周公是周朝统治制度的制定者,他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思想主要表现在《尚书·周书》所记载的一系列诰命之中,核心是敬天保民。对此,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22.
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史人。道家政治思想的共同点是“无为而治”。《老子》一书最早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模式和框架,对后来道家各派具有本原性,我们亦可以从中寻求管理的辩证智慧和新的思维方式。 一、道法自然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3.
道家学派创史人老子从道法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国家管理模式,系统地阐述了“为无为而无不治”的辩证管理原则。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无为而治”不是消极保守的无所作为,而是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清简政事,顺应自然,因势利导,尽量减少对社会生活的人为干预。这对我们今天政府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加强基层社会自治等,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
1998年10月16日,朱镕基总理在接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代表的讲话指出:“‘让人民满意’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是一个工作标准和行为准则。”学习朱总理的讲话,我们应当重申一些关于公务员应知应会的ABC问题,这虽然是一些基础性的常?..  相似文献   
25.
政府公共管理就是履行公共职能,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公共权力"来自公民权利,实质是公民权利的委托代理方式.因此公共管理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并忠实地为人民办事.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从传统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必然促使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权利的回归,体现了公共管理强调社会主体多元,明确公民的国家主人地位,吸引公民的主动参与,强化公民权利对公共权力的制约机制等新趋势,逐步做到从"为民作主"到"靠民作主",进而迟到"由民作主",以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目标.  相似文献   
26.
27.
文化对管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探讨我国早期儒道两大主干文化在治国方略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互补机制,有助于我们实现传统行政文化的现代转化。本文着重从人道与天道、阳刚与阴柔、有为与无为、德政与善治、亲而誉之与下知有之、大同小康与小国寡民、群体与个体、肯定与否定、恒常与变革、中庸之道与辩证管理、儒道互补与现代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系统分析两者对立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殊途同归之必要与可能。  相似文献   
28.
毛泽东同志曾经要求领导干部学习刘邦 ,说他是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 ,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出身农民 ,文韬武略难称超群 ,可是他却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乘机举兵 ,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最终亡秦灭楚 ,“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刘邦为什么能够得天下 ,原因可能很多 ,愚以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敢于使用某些方面比自己高明的部下 ,这也是刘邦用人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公元前200年 ,刘邦即皇帝位 ,为了总结楚汉战争的经验 ,一天 ,他在洛阳南宫请文臣武将喝酒。席间 ,刘邦问大家 :你们说我所以能得天下 ,究竟是什么原因?项羽当初…  相似文献   
29.
论言谏制度是君主专制的监控和纠错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谏是中国古代规劝君主并促使其改正过失的一种制度 ,它与御史弹劾相互配合、互为表里 ,御史纠察百官之非法 ,谏官谏诤君主之违误 ,两者比翼共同构成了古代监察制度的有机整体 ,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彰善瘅恶 ,激浊扬清”的作用。言谏制度作为对君主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是君主专制的调节因素和有益补充 ,也是我国古代对政治运行体制的完善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0.
传统行政文化的现代转化是我国行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正确认识我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积极因素和合理内核 ,建立系统研究的结构框架体系 ,着力从传统行政思想文化和传统行政制度文化两个层面深入开掘 ,并针对传统行政文化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转换方法 ,提炼和融汇符合我们时代精神的优秀行政文化传统 ,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实现我国传统行政文化的综合创新 ,全面推进我国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