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天津历史上,旅津晋商分别在粮店街、锅店街和杨柳青兴建了三处山西会馆。静海县内也有山西会馆。粮店街山西会馆,初名晋都会馆,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是旅津晋商第一个活动中心,其社会影响是深远的,不仅对天津当时的商业流通起到促进作用,而且传播、渗透了晋商文化。  相似文献   
102.
减刑,就广义而言,是指对受刑人执行刑罚期间,由于悔罪等法律规定的原因,将原判处的刑罚予以减轻、缩短的制度。在我国,它包括《刑法》第4章第6节、第7节规定的减刑、假释,《刑法》第50条对“死缓犯”的减刑,以及当主刑被减刑变更时,其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的相应改轻,特赦减刑等。就狭义而言,则仅指《刑法》第4章第6节所列的减刑制度。我国《刑法》第4章第6节规定的减刑制度是指对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当其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时,可将原判刑罚予以减轻的制度。我国的减刑制…  相似文献   
103.
崔兴则 《法人》2004,(9):122-123
以法律解释社会变迁,既是社会变迁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法律研究的一种方法,它所研究的内容和面对的问题在整体上涉及社会学、历史学和法学,需要三者的结合。因此,《社会变迁的法律解释》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学、历史学或法律史研究的方法。作者所做的,与其说是社会变迁理论的建设性工作,毋宁说是在寻求一种用法律解释社会变迁的方法,这一方法致力于将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相勾连,通过用社会、历史解释法律,用法律解释社会、历史的新的研究模式,而达到对社会变迁和法律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4.
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制度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有中国特色的调解制度。它是我国几千年来经济、政治、思想制度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大众民族心理的产物。随着中国整个社会发生巨大的变革 ,导致了调解制度基础的瓦解和崩溃。调解制度所公认的价值在承载它的整个环境发生变化时是怎样向它的对立面转化而成为这一制度的弊端或潜弊端的。调解制度自身发展的停滞必然导致自身功能价值的残缺。而这样一个残缺的制度 ,应该接受广泛而全面的质疑  相似文献   
105.
外贸在保加利亚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保共十二大决定“把国民生产与世界市场的需求最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第八个五年计划(1981~1985)和1990年以前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保加利亚有一系列特点——国家幅员不大,国内市场有限,所以其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参加的国际分工和对外经济联系的成果。外贸方面所推行的新经济机制在于提高各经济组织和外贸组织的作用、加深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加强对外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嵌入性理论,从结构、政治、文化、认知的嵌入维度分析城镇化发展现象,总结出嵌入视角城镇化发展有5种动力,即农村经济主体追求社会适应力、技术进步推动力、制度变革动力、农村经济结构匹配产业结构变革、政府有序推进。在这几种动力作用下,嵌入性视角城镇化中人本城镇化的实现,城镇化科学规划的实现,城镇化的制度构建,协同发展城镇化的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等,是达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7.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科学构建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应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进程,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审视与系统梳理,探寻出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科学化构建的重要理论。端正刑事诉讼目的,确立人权保障意识;弘扬程序法治理念,健全程序制裁机制;遵循诉讼运行规律,理顺控诉审判关系;发展诉讼主体理念,完善刑事诉讼构造;引入谦抑比例原则,规制权力行使;贯彻宽严相济政策,探索新型诉讼程序是实现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构建科学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以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中的盗窃行为和使用行为以及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规定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拟涉及以下诸内容:以我国刑法文本为基础,讨论刑法学界对《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的理解;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关于信用卡的立法解释为依据,斟酌其中“信用卡”的定义;使用遗留在自动柜员机内的信用卡的行为;明知是他人盗窃的信用卡并使用;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是否存在转化型犯罪.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以盗窃信用卡并使用中的盗窃行为和使用行为以及我国现行相关法律规定为研究对象加以分析。拟涉及以下诸内容:以我国刑法文本为基础,讨论刑法学界对《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的理解;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关于信用卡的立法解释为依据,斟酌其中"信用卡"的定义;使用遗留在自动柜员机内的信用卡的行为;明知是他人盗窃的信用卡并使用;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是否存在转化型犯罪。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