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白洋 《桂海论丛》2012,28(2):112-116
两型社会和传统生态伦理观存在契合之处:当代人的"和谐"与古人的"天人合一"殊途同归;当代人的"资源节约型社会"与古人的"寡欲节用"相得益彰。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从古人的生态伦理中汲取营养:两型社会的法律应当是尊重自然、顺应天道的法律;和传统社会的权利本位相左,两型社会法律强调的是不得超越环境极限的义务;在个体生活方式上,两型社会反对穷奢极欲,倡导物尽其用的绿色低碳生活。只有正确对待人天的关系,善待自然、尊重生命,才能实现两型社会的最终目标——人天和谐。  相似文献   
12.
后UNCLOS时期的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法律制度是在总可捕量制度为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球性和区域性渔业公约的制定为总可捕量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具体法律保障;区域渔业组织是实施总可捕量制度的中坚力量。这一时期制度有如下特点:法律形式多样;以多种手段保障下的产出式控制管理为主;公海渔业保护的国际合作继续深化;执行标准逐步细化量化;责任制渔业和生态系管理成为未来法律制定的主要理念。制度的主要制约因素:规避共同的养护义务是影响制度有效实施的总根源;缺乏统一的分配标准;公海执法有待深入。未来制度走势:区域渔业管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联合执法机制是未来世界渔业管理的主流模式;科学确定总可捕量、制定公正的分配标准以及对非成员国的捕捞规制等问题是未来制度发展过程中亟须攻克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