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实现法治型社会管理效果,必须重视诚信法治的研究.现代诚信不仅保有道德结构、政治情境和法律场域的三重意境,更因解构而存在新的三维之义:作为个体品质的诚信、作为关系纽带的诚信和作为价值追求的诚信.以此为前提预设,失信行为即能避开道德难题的困扰,进入法律规制范畴.社会失信治理的现实困境,是呼吁诚信法治的条件因素;诚信法治则以诚信的法治与法治的诚信为基本内涵,证成了规范诚信的正当逻辑.诚信法治回应社会诉求,应以内在一致性与递进式的层次为建构原则,依次推动思想基础、结构基础、制度基础和实践基础的建设.法治以诚信为本义,诚信法治与民生法治构成现代法治的一体两面,是解决失信问题的现实选择.构建诚信法治,是法治实效的重要前提,更是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2.
"街区制"改革是目前完善国家城市治理的重要政策主张。封闭小区是造成交通拥堵和城市土地利用率低等的重要原因。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街区制建设遵循整体性、规范性、统一又有区别的原则开展,通过跟进立法工作,提高民众参与度,加强安全控制,完善居民自治机制,政府牵头表率和提高公民素质等措施,建设共享型生态环境,改善原有模式的弊端,营造规范有序的生活。通过"街区制"改革探讨,以提升和增强国家街区政策议程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23.
软法是近年来由国际法学领域引入到国内法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引入软法可以突破现有的理论框架,以回应现实的法治需求.而软法自治、协商、合作的特殊功能则源于与公共治理诉求的契合,以公共治理为归依的分析,自然衍生出对软法的需求,并促成对基于广义法的未来法治的设想,即对软法发展取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24.
传统上,司法大众化与司法精荚化相对;而国内学者“司法大众化”的主张却与此多有区别,其诠释的是司法公信力与法律的实效问题。其中,社会基础是“司法大众化”的证成理由,而贴近立法与司法环节的制度设计逐步揭示了此种主张的实质。基于此,才能明晰“司法大众化”时代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5.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在引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理想信念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教育从根本上讲,是解决人们思想领域中的信仰问题。一种理想能否赢得群众,成为社会的共同理想,取决于理想自身的真理性、价值性及其代表者、体现者的先进性和广大群众对理想实现手段、实现途径的认同程度以及实现过程的参与程度等多种因素。因此,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重在引导。一、引导青年大学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理论上的成熟,是思想上成熟的前提。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是一种教义,也不是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26.
崔玉华是辉南县样子哨镇太平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党员,自从1994年入党的那天起,就默默无闻、一丝不苟地履行着入党时的诺言:“党员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党员就要带头致富,不忘乡亲;党员就要为民解困,与民排忧。”近十个暑往寒来,他付出很多,也失去很多,为这有不少人都说他傻,他总是一笑了之。  相似文献   
27.
28.
道德口吻是诠释诚信的传统方式。国内国外两个场域不同视角的解读绘就一幅关于现代诚信基本内涵的图谱。社会变迁与转型推动着观念的发展演化,诚信已成为经济、政治、科研、法治等领域关注的重要命题,道德意蕴逐渐淡去,规范化发展成为新的趋势;而契合通过社会诚信体系控制诚信危机的国家战略,以明确其中的诚信要义为原点,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个人、社会与国家三维进路的诚信实践推动"诚信中国梦"的实现,无疑会成为而后研究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29.
微政务标准化建设是推进政务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经历了以政务微博为依托的单一式发展、以"双微"联动为基础的制度性发展和以微政务为核心的矩阵式发展的阶段变迁后,微政务标准化建设的新命题需要以识别指标体系不完善、建设运维不规范、政民互动水平低、监督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为前提,从规划设计、制度保障、公共价值、职责体系等层面剖解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客观进路和主观进路。前者注重机制优化,试图通过完善指标体系、建构运维规则、整合政务平台和厘定权责体系夯实条件支撑,增进标准化建设的科学性;后者强调在技术指标设计、政府绩效评估和社会评价层面全维度融入满意度指标,增强标准化建设的"人民主体性"。通过主客观路径的融合,可以实现公共价值的最大化,进而提升微政务标准化建设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0.
诚信是维持现代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理念基石。诚信危机已不再局限于道德的窘境,更需要政策和法律等规范的匡正,甚至政府的干预。通过梳理中国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进程,正式权威的正向功能和发展前景便展现于前。在理念层次,政府文明化和现代性的改革推动了诚信由观点到体系的发展,诚信建设亦由政治宣示成为法治主张;在进程层面,国家和政府的行为验证了法律、政令规章在维护诚信权利与推动诚信体系完善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未来的变革领域,政府也是促进诚信建设战略化和规范化的重要力量。此外,非正式规则、社会组织在规范和监督层次也构成有益补充。由此,便形成了一幅完美的诚信建设路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