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公安院校的法律教学不能仅追求学科体系的完善,还应考虑公安工作的需要,根据社会对公安人才的特殊需求设置专业、开设课程,以宽口径、厚基础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作潜力,全面促进人民警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加强和完善校局联合,注重培养警察的法治理念和法律素养,提高其法律应用能力,使其不但能立即胜任本职工作,而且还具有处理日益发展多变的公安业务的潜力。  相似文献   
22.
23.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也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  相似文献   
24.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健康和合理的发展,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通过言行感染学生,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责任感和自信心,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5.
论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的法哲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骁克 《政治与法律》2021,(4):109-121
当下人工智能主体学说面临诸多问题,需从法哲学视角予以审视。就人工智能本体而言,其行为具有自主性,不宜纯粹以客体相待;从他者期望视角观察,人工智能拥有道德责任能力,系道德主体。法律主体理论经历了由自然人有限人格到全面人格,再到自然人、法人综合人格的演化过程,呈现客观化趋势,不唯理性、意志等主观要素论,其为人工智能法律主体提供了栖居空间。在目的论意义上,人工智能能够推动积极向善,助力美好生活,实现显著的经济社会价值,作为法律主体具有合目的性。在当代,传统主体哲学转向,人的哲学危机引发新思考,尤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主体-客体范式发生变化,客体主体化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实践显现一种哲学可能性,即主体不限于人,从而强化了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6.
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兼具形成权与物权取得权性质,是具有形成权的物权取得权。前者决定其程序规则的适用,后者决定其效力上的归属。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之效力应类推适用预告登记之规定,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