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2005年4月22—24日,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及亚非首脑会议在印尼的万隆隆重举行。本次首脑会议系南非和印尼政府共同提议,以“弘扬万隆精神:致力于打造新型亚非战略伙伴关系”为主题。亚非会议缔造的“万隆精神”曾深刻影响了历史。在全球化时代,“万隆精神”不仅未失去其意义,而且彰显出超越时代的光辉。本次的亚非首脑峰会更是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容。弘扬“万隆精神”,以“万隆精神”指导和促进亚非之间的合作,符合当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此,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围绕万隆精神及其时代意义举行对谈,期望对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东盟战略整合成效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崑 《亚非纵横》2006,(2):54-57,62
2005年,东南亚地区整体形势的发展集中在四个领域:即各国现代化的走向、东盟一体化的进展、大国平衡战略的实施,以及东亚合作的推进。总体而言,这四个领域都取得一些进展,尤其是后三个领域的表现更为突出,使东盟的整体国际地位和作用大为提升。但东盟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需克服诸多困难。一、东盟各国现代化战略及非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翟崑 《瞭望》2008,(30)
从历次东盟外长系列会议,可以观察东盟在亚太秩序新变动中命运的沉浮。第41届东盟外长会议在新加坡刚刚结束,紧随其后,与中日韩外长举行了10+3会议,并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俄罗斯和欧盟等对话伙伴国外长分别举行了10+1会议,此外,还举行了东亚峰会外长非正式会议和第15届东盟地区论坛。观察今年的东盟外长系列会议,各大国都表现出对一个团结强大的东盟的期盼,并争相提出一些加强东盟一体化,加深与东  相似文献   
14.
翟崑 《今日广西》2007,(4):20-22
当—位艺术家观察地图上的东南亚时,他隐约地发现,这一地区的海陆岛礁的分布形状竟然很像汉字的“遇”字。在笔者看来,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是真的可以用“遇”字来概括。中国和东南亚在地理上是天然的相遇,在历史上曾有过共同的遭遇和知遇。如今,在这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中国和东南亚再度相遇。且看这一“时代之遇”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5.
翟崑 《瞭望》2005,(47)
这似乎是个加法打天下的时代。减法何以不彰?加法何以盛行? 11月19日在韩国釜山闭幕的APEC第13次非正式峰会,是2005年走到尽头时的重大多边会议之一。顾后,欧盟峰会、美洲峰会、南盟峰会刚刚落幕;瞻前,东盟系列峰会和东亚峰会即将上演。年底前, 代表全球多边贸易机制的WTO部长级会议还将在香港召开。总揽这一年,在全球多边贸易机制受挫的背景下,曾一度活跃而富有成果的地区合作也在急行军之后进入反思阶段。  相似文献   
16.
翟崑 《瞭望》2006,(10)
进入3月份以后,发现感染禽流感的欧洲国家又添上了瑞典、瑞士和塞黑,其他国家的疫情也在不同程度地扩大。而令人感到害怕的另一条消息是,在德国发现一只猫因感染禽流感病毒而死亡。猫是哺乳类动物,是人类关系最为亲密的动物之一。猫感染禽流感,是又一个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7.
翟崑 《瞭望》2006,(26)
胡锦涛主席6月17日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 (简称亚信会议)成员国领导人会议时,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洲”的演讲。舆论普遍认为,“和谐亚洲”是中国“和谐世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持久和平的“和谐亚洲”,建立胡锦涛主席提议的“亚洲新型安全机制”,首先要和谐参与目前存在的多个泛亚洲的安全对话与合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之间是“学以致用,用以强学”的紧密关系。从历史发展、学者共识与具体实践来看,“学以致用,用以强学”是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学用相生的传统。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的相生关系植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哲学中,“学”与“用”的逻辑内涵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两者在实践框架下产生价值外溢。同时,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之间也存在“学不及用”的挑战,如供需矛盾、知行偏差、体制机制制约。如何统筹学用关系、学以致用,需明确学以致用的面向与应用场景。据此,应做好国家知识管理,评估如何用以强学,从国家战略层面支持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泰国的政治发展陷入一种长期的文人与军人交替执政、选举与政变循环反复的"怪圈"。他信执政以来,以王室、曼谷政商集团、新资本集团和农民为代表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由于在经济发展中的收益分配不同,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政策偏好,进而形成改革联盟和保守联盟两大对抗性要素联盟。双方在国家发展理念、社会运动和民主机制三个层面的升级对抗,导致泰国政治怪圈的延续。未来泰国政治的发展趋势取决于要素联盟的稳定性及由此带来的联盟格局变动。近中期来看,保守联盟仍会保持较高的合作程度,他信派只有向保守联盟妥协,才有望打破政治僵局。长期来看,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带动传统资本向新兴行业流动,加之后普密蓬时代的王室影响力式微,将动摇保守联盟的稳定性,从而可能引发泰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20.
翟崑 《瞭望》2005,(50)
眼下,东亚合作正经历大变化。东 亚峰会(EAS)即将召开,而按照最初 的设想,EAS就是10 3领导人会议的 自然替代。但今年以来,显然不属于东 亚的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成为 EAS的成员。 EAS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会议,东 亚合作到底该怎么走,成为了相关国 家最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