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胡伯项  孔祥宁 《前沿》2005,(9):256-259
文化内涵具有空间的广阔性和层次的繁复性。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其主体内容,就是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创建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文化现代化尤其需要尊重文化规律,以先进文化的建构推进文化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内部涉及到种种复杂的关系。能否正确处理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到这项工程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韩迎春  胡伯项 《理论探讨》2007,1(1):167-169
开展非智力因素研究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说来,就是四个“有助于”:一是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二是有助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三是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四是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一个漫长而不均衡的发展过程.由于各国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使现代化和现代化道路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形成了各种现代化发展模式理论.科学发展观是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集约型的现代化模式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源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是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人始终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和动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现代化建设要着眼社会全面变迁的综合发展,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要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大局出发,坚持统筹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集约型的现代化模式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孔祥宁  胡伯项 《前沿》2004,2(9):14-19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规划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宏伟蓝图 ,成为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核心 ,使中国现代化战略与目标明确化、具体化、定量化、阶段化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必然的逻辑结论 ,是典型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从而使中国现代化打上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的文化烙印。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与西方现代化理论相比 ,有一致的方面 ,但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别 ,至少在四个方面超越了西方发展理论 ,显示出其科学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是认识的深化 ,理论的发展 ,目标的提高 ,追求的升级。  相似文献   
16.
付含宇  胡伯项 《党建》2022,(9):54-56
<正>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把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得到根本性加强。深入总结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质量,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意识形态工作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在不同场合就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文化作为一个概念至今依然尚未得到确切地阐述,这个概念太包容以至于我们无法对之进行明确界定。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很少使用文化这一概念,马克思也没有给文化下过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这并不能否认马克思的文化思想。文章通过文化概念以及马克思文化思想可能的阐述,对马克思文化与文化产业思想进行了合理的区分与澄清;通过马克思文化思想自然始点的释义、劳动实践中介的阐释、理论归宿的明晰确证了马克思文化思想的丰富性;通过大众文化实质上是文化工业批判的个案分析,加强了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可能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的二十大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部署,明确原则要求,采取有力举措,取得重大成效。广大国有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部署,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企业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全面提升,政治生态持续向好,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