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法律   54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解决环境问题,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措施。制定《循环经济法》,对于加强循环经济法制建设,促进中国循环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循环经济法》应该设计为循环经济政策法,应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对循环经济活动实行科学的法律调整”的原则,坚持3R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综合调整原则。应该建立健全对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制度,例如循环经济计划(规划)制度、经济刺激制度、政府扶植制度、科技支撑制度和示范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绿色采购制度、行政考核与问责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循环经济名录制度、生态工业园区制度等.  相似文献   
62.
论环境法的正当性的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判断和论证环境法的正当性有五项依据。科学依据是判断环境法正当性的"钢规铁律",具有正当性的环境法律应该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信仰和伦理道德是为法律提供正当性的基本方式,衡量法律是否正当的最终标准是正义,而正义基本上是一个信仰、伦理道德问题;利益是衡量法律正当性的常衡器,将利益作为判断法律正当性的依据,是指该立法是否增加了正当的、积极的利益,是否限制了不正当的、消极的利益,对增加的和限制的利益的分配是否公平;将合法律性作为论证环境资源法正当性的一个依据,主要指其符合宪法、法统和环境基本法律;衡量制定的法律是否正当、有效,主要取决于该立法过程是否切实遵循了正当程序,判断立法程序正当性的实际标准,是看是否重视立法的民主程序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63.
"主、客二分"和"主、客一体"这两种范式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后者的基本观点是"主体≠人、客体≠物"。从"主、客二分"到"主、客一体"的范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彻底克服"主、客二分"范式的逻辑弊病,发扬"主、客一体"范式理论优势的需要;是发展环境资源保护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告别旧时代,信任和投入新时代的需要;是学科健康发展、深化科学研究和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6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精神和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的有关通知,我们于一九八○年十月至十二月,先后赴贵州、云南、四川、湖北、江苏、上海等省、市,对长江水系的污染和管理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为下一步开展长江水源保护法规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5.
论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下)蔡守秋三、可持续发展对法制建设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对法制建设的影响,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运动(实践)和思想(理论)对法制实践和法学理论的冲击和挑战。可持续发展的运动(实践)对法的影响,是生产方式这种物质生活条件对法这种上...  相似文献   
66.
本文在比较"行政调整机制、市场调整机制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调整机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第三种调整机制"的发展过程、第三部门的特点和作用、治理方式的形成和特点,具体分析了第三种调整机制在环境管理和环境资源法中的运用.作者认为,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重点是将环境资源保护群众组织和流域综合管理、社区建设、各种生态区建设结合起来,研究如何健全中国的环境资源治理机制,使中国的环境治理法治化,以促进中国的生产清洁化、市场绿化和社会生态化.  相似文献   
67.
论生物安全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生物安全问题是国际社会和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生物安全法是维护生物安全的法律保障。本文介绍了当代生物安全的基本问题 ,论述了国际生物安全法、外国生物安全法、区域生物安全法 (主要是欧盟 )和我国生物安全法的基本情况 ,并对如何加强我国生物安全立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8.
西部边境城镇的法制建设是西部边境城镇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加强西部边境城镇法制建设 ,对推进西部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边境城镇优势、带动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立足现状 ,西部边境城镇法制建设应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 ,充分依靠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 ,加强立法 ,逐步形成全面调整边境城镇开发建设活动的法律体系 ,并依法制定相关的特殊政策 ,严格法律实施 ,全面加强西部边境城镇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69.
蔡守秋 《河北法学》2011,29(3):2-18
在阐明"人等于主体"这种主体人涵义与主体人模式的形成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对主体人假说进行分析批判。主体人模式将人等于主体,使主体失去其本来含义;主体人模式将主体虚化,使主体成了黑洞;主体人模式将人神化,使人成为超上帝;主体人模式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现实、更不符合常识;主体人模式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平等化,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是导致各种各样的现代环境资源危机和生态风险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70.
通过创新司法制度以回应环境问题带来的挑战,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绿色法庭法》的国家。该法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局限性给中国以重要启示:环境权法定是环境司法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环境纠纷性质影响环境法庭构建;接近正义权是环境司法制度的核心内涵;合法性依据是环境法庭构建和环境司法发展的制度保障;法律制度也可以帮助实现环境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