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资中筠 《南风窗》2007,(2):42-43
大国消长如月之盈亏,是人间正道。而凡能继续立足的,本国人在国内基本上得到善待是必要条件。中央电视台放映的12集记录片《大国崛起》(以下简称“记录片”),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因而一再重播,可谓“热播”。两年前,几位主创人员向陈乐民(编者注: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前所长)和我就这一创意征求意见时,我们在表达钦佩的同时,不无保留和担心。首先对“崛起”一词有异议,更主要是担心是否会重复“船坚炮利”、“开疆拓土”的传统诠释思路,或者单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相似文献   
22.
资中筠 《传承》2009,(5):38-39
廖承志待人以诚,幽默风趣,从不以高官自居。他的思维那么活跃,语调又那么诙谐,凡是接触过他的人无不感到他有一股很强的"廖公魅力"。  相似文献   
23.
资中筠 《各界》2014,(12):33-33
方孝孺和布鲁诺两个相隔千万里,时差二百年,却都遭到了惨绝人寰的极刑:方孝孺被“磔于市”,也就是当众分裂肢体布鲁诺则在火刑柱上被活活烧死。虽然两人皆为威武不屈的殉道者,但所殉的“道”大不相同,中西方文明的巨大差异也由此显现。  相似文献   
24.
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人们惯于以"动荡不安"来形容:军阀混战、"城头变幻大王旗"、党争、内战、列强瓜分、日寇入侵、山河破碎、民生凋敝……近一二十年以来,历史文化研究有了新的视角,对民国史的研究逐渐采取比较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25.
美国国际地位走势问题是一个牵动世界总体局势演进的大问题。“9·11”以来特别是围绕伊拉克战争而出现的世界性反战甚至“反美主义”浪潮 ,使美国的国际威望不能不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由此也引起了各国学界对美国未来国际地位走向的关注和争议。为对此一重大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于 3月 3日以“美国国际地位走势评估”为主题 ,在万寿山庄举行为时一天的研讨会 ,试图从各个不同的专业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评估 ,以有助于对美国、对世界总体局势的认识和把握。现将与会部分知名学者、专家的发言整理发表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6.
“9·1 1”迄今 ,大国关系发生了诸多耐人寻味且具一定实质意义的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变化 ,并从理论上对这些变化的实质加以概括和总结 ,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亦是一项颇具前瞻性的课题 ,值得国际关系学界高度重视和深入、理性的加以探讨。 3月 1日 ,《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邀集在京国际问题权威学者、专家举行为时 1天的研讨会 ,围绕上述各方面的相关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分析。现作为《现代国际关系》专家论坛成立的“见面礼”呈现给大家 ,期望推动学界对这一问题进一步的更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7.
法制不健全的社会产生这样一种“管理文化”:管人,就必须粗暴,无法与被管者平等相对;不让粗暴,就只能放弃职责,这是某些部门某些人的逻辑。  相似文献   
28.
克鲁格曼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他同时也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本文为其中一篇,发表于2009年4月),为维护美国的建国理想和价值观,锲而不舍地批评一切他认为有悖于此的美国政策,特别是小布什政府的所作所为。虐俘事件首先为美、英媒体披露,使小布什政府十分尴尬,美国形象也大受损伤。另一方面,美国媒体也彰显了新闻道德和责任感,首先披露此事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主播丹·拉瑟获"皮巴迪广播节目奖"。对于刑讯的界限和正当性,美国政府内部一直有争论。奥巴马本人任参议员时有投票反对伊拉克战争的记录,对刑讯、虐俘更是持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29.
我国女子教育、妇女就业,开始得不算晚,但这一曲折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好容易走到今天,在辛亥革命100周年时又忽闻"女孩子婚前的处女身就是献给婆家的最好礼物"、"20岁的女子嫁给40岁的男人可以解决住房问题"……真乃"一觉退到民国前",能不令人感慨!  相似文献   
30.
历史文化根源不同 日本与德国迥然不同。德国地处欧洲中心,除了自身的独 特性之外,它更主要的是欧洲文明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组成部 分。所以,尽管德意志民族的种族优越感和传统政治中的专制 主义成分滋生了法西斯主义,但是他们可以把希特勒的德国当 作历史的岔道,曾经拥戴他,却未能阻止他,是德国人犯的严重 错误,也是耻辱。承认了错误,洗刷了耻辱,回到正道上来,历史 照样辉煌。 日本则不然。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源远流长,日本人的荣辱 观系于战争胜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在世界上的“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