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赵增彦 《前沿》2010,(13):116-120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与精神支撑,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方面内容密切相关。目前,由于一些党政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视不够,从上到下的重视程度基本呈"倒金字塔"型逐级递减态势;由于许多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使得正面文化在基层传播缺乏有效的组织渠道;由于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未能真正建立,贫富悬殊、贪污腐败等社会问题未能根本解决,致使经济落后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还面临着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单一,设施匮乏,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民道德水准滑坡,集体意识弱化,农村环境污染危害加剧;封建迷信现象、宗族宗派势力有所抬头,宗教势力以及邪教和非法传教活动活动猖獗;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力量薄弱,文化创新能力低下,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等一系列挑战。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推进经济落后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强力强村富民,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提升农民素质,增强乡风文明建设主体意识;完善阵地设施,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硬件平台;创新方法载体,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的水平、实效;加强统筹协调,拓展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途径;强化制度建设,形成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其形成有着必然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及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其形成的根本依据与现实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实践经验是其形成的历史依据;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其形成的重要借鉴;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以及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其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拥有许多有利因素,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教育和人才是重要基础,建设的关键在农村和西部,发展经济是首要任务,基本途径是三大文明协调发展,最终落脚点是要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根本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继续执行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建设一支战无不胜的人民武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5.
赵增彦 《理论探索》2011,(1):64-65,123
香港特区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始终坚持执法、防治与教育"三管齐下"的全面反贪策略,以"惩防并重"为目标,使人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通过法律赋予廉政公署组织、编制、调查方面的极大独立性,确保廉政公署公正、严明、有效地执行其使命;健全监察制衡机制,保持廉政公署自身清正廉洁;严密保护举报人,市民反贪"零风险";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培育廉洁和诚实的新一代,让廉洁思想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16.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与精神支撑,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方面内容密切相关。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经济落后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推进经济落后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强力强村富民,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提升农民素质,增强乡风文明建设主体意识;完善阵地设施,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硬件平台;创新方法载体,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的水平、实效;加强统筹协调,拓展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途径;强化制度建设,形成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新加坡也曾经历过腐败猖獗的时期。人民行动党执政后,经过卓有成效的反腐败斗争,新加坡已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之一,而且长期保持亚洲最廉洁国家的地位。新加坡反腐倡廉的基本经验是:核心政治领导人以身作则、铁腕反腐;不断完善公务员制度,严把官员入口关;实行高薪养廉和公积金制度以减少公务员的腐败动机;制定系统严密的廉政法制,规范公职人员的从政行为;建立系统完备的监督网络,堵塞行政管理体制漏洞; 建立直属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权威廉政机构,严厉执法,强力震慑。这些使人不愿、不必、不能、不敢腐败的措施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当今世界一块难得的“净土”。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八大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 ;把握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是党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都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在实践过程中 ,特别是在同一切错误思想倾向的斗争中不断创新发展的 ;必须着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政治领袖的创新精神、理论自觉和政治素质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动力和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引导广大群众确立对理论创新的正确立场是使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环节 ;领导决策制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发展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核心支撑,是企业竞争优势与经济效益的源泉。长期以来,我国增长方式一直未能实现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科技竞争力和供给力不足。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必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动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努力发展创新文化;建立开放式的科技体制,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