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63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召开。这次全会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建议》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相互配合的发展篇章。城市管理工作应当自觉地把贯  相似文献   
62.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诚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者通常是一身二任的:他既可以是传播者,又可以是受传者。面临泛化的信息,有必要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大学生对媒体信息建立起独立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63.
辛向阳 《前线》2017,(9):9-12
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来的要求。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真实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与不变";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64.
科学发展观的三个思想来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不仅凝结着我们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而且有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内在联系,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以宽广的视野吸收了人类文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   
65.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客观上承担了为工业化提供积累的任务;当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进而适时推进由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的转换,是工业化国家的普遍做法,也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道。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来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经成为必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年利润已经突破一万亿元,工业从自身的发展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农业的发展是完全可能的。北京经过多年的发展,工业水平和城市实力显著提升,也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和能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已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趋向,做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工作,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6.
习近平的大局观是中国共产党大局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大局"致力于从全球发展和世纪伟业的高度来解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问题。把握这"两个大局"还必须与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新发展格局贯通起来,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整体中去考虑。  相似文献   
6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政治判断。从国际视野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二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面临两难困境:保持独立性,就无法实现现代化;实现现代化,就要失去自身的独立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这个困境提供了全新答案,就是不依靠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的掠夺,也不依靠成为依附性国家,而是依靠自身的内生发展实现  相似文献   
68.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波澜壮阔地进行了40年,取得了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奇迹。要想使全面深化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就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性和趋势性。必须坚持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的观点,大力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  相似文献   
69.
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适应相同的社会环境要求和互相有意识地吸取对方的优点而变得日益相似起来,这就是社会趋同。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改革、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社会趋同现象,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分析:一种是西方学者的“趋同论”。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趋同论”是西方学者对社会趋同现象的理论概括。它由荷兰著名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简·丁伯根提出。“趋同论”的社会趋同有特定的含义:即两种制度会走向一种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制度”。“趋同论”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长处混合在一起,企图用“趋同社会”代替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共产主义社会,从而在客观上证明资本主义不会灭亡。“趋同论”的这一错误结论是由其理论前提的不可靠性导致的。首先,“趋同论”的最优经济制度理论也只是一种先验的假设,它没有得到实际的证实。其次,“趋同论”的“相似的社会环境产生相似的制度”的理论也是不可靠的。相似的环境未必产生相似的  相似文献   
7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脉动和时代潮流的涌动,以马克思主义的广阔视野看待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阐述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闪耀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灿烂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