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37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确出发点,是存在于现实并且一刻也不脱离现实的人和社会的统一。马克思对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对它们之间的对立关系的形成和实现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异化论走向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和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历史进程,但是,说剩余价值论是异化论的进一步发展也好,说剩余价值论是废弃异化论之后所采用的新提法也好,对于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思想发展并无实质上的意义,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弄清楚从异化论走向剩余价值论过程中哲学演变的广度和深度。这种哲学变革的主要之点,就在于全面增强了人与社会的统一观。  相似文献   
62.
<正>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值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形成,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而且越来越应是理论和实践中急需弄清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弄清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由来,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弄清马克思主而在当前国内  相似文献   
63.
<正>《湖北社会科学》最近连续发表文章研究“二分问题”(关于分工与分配的理论问题),并将“二分矛盾”(分工与分配矛盾)与“二生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相提并论,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众所周知,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二生矛盾论述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这种观点一直在学术界占主导地位。那么现在提出二分矛盾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这在理论研究中是一件大事。因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中一切矛盾的根源,影响和制约着社会发展和变化的主要进程。二生矛盾当然是这样,在推动社会发展、改变社会性质和体制、促进社会进步等诸多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现在提出的二分矛盾有这么大的作用吗?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原理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吗?  相似文献   
64.
<正>坚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事业中的一项首要原则,这一点,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文字(包括立法)中,都能经常听到和见到。从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内容来说,比较集中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信念,即坚持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65.
从马克思、恩格斯亮出共产主义这面旗帜起,举什么旗和怎样举旗的问题,就一直同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息息相关。从1921年7月到1997年9月,时间过了76年,中国共产党举行过15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一开始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到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到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反映出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漫征途中,经过艰难探索,战胜无数困难和挫折,而又始终向前奋进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战斗历史向人们昭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有了它,才有统一的思想、意志和行动;它既是前进的方向,又是胜利的标志…  相似文献   
66.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历史任务。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战略性的奋斗目标,而惠及十几亿人口,则是这一目标的中心点,也可以说是它的核心。目前大家都在谈小康社会的时候,首先就要记住这一点。一般地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小康社会的衡量也是如此。然而若从社会的整体内容来看,这样就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关键是要看人民整体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小康社会是中国的一个特有概念,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特定…  相似文献   
67.
看来,在以人为本的理解上还有些话要说,也还有些问题要研究。报刊上时而发表“解读”的文章,有的问题虽经解读仍不清晰,有的解读本身就有问题。简单归纳一下,至少有以下几点:以人为本的整体概念,是不是指以所有的人也就是一切人为本,或者像有的文章所说的那样以所谓“类存在意义上的人”为本?人是社会的人,以人为本就应该是以整体社会为本,如果离开以社会为本去讲以人为本,那岂不是鼓励以个人为本?不能把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等同起来,“民”过去是相对统治者、现在是相对领导者而言,把以民为本混同于以人为本,就把以人为本的意义和范围降低和…  相似文献   
68.
马克思创建唯物史观,将辩证方法发扬光大。唯物史观方法论每前进一步,对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实践就加深一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冲破了以往人本主义所存留的那些抽象迷误,纠正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的模糊认识,把人民社会历史主体地位这个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用“以人为本”定位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69.
<正> 一家报纸发表文章,呼吁重视人性教育,认为培养人性应该是“教育的最低标准”。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感于下面的一桩事实:某地几名小学生私自到一处鱼塘内游泳,有一名同学因体力不支,在水中挣扎,生命垂危,已上岸的4名学生因为害怕老师和父母责备,置同学的生命于不顾,任其溺死,并将其衣服藏在南瓜地里。所述这件事确实令人震惊,为此而强调人性教育也是理所当然。文章接着引用《三字经》开头的几句话,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荀  相似文献   
70.
什么是政治文明,以及如何建设政治文明,这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且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对此,报刊上发表不少文章进行探讨。讲什么是政治文明,首先要讲政治及其和政治文明的关系,这一点已经讲得较多,而讲政治和政治文明主要应该讲人民群众,这一点则讲得不够多。我以为,真正把握住人民群众这个中心点,对于如何理解政治和如何建设政治文明,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孙中山有句名言,说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对这句话,有的人完全赞同,有的人认为存在不足,主要是觉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