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37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正> 一家报纸发表文章,呼吁重视人性教育,认为培养人性应该是“教育的最低标准”。提出这个问题,是有感于下面的一桩事实:某地几名小学生私自到一处鱼塘内游泳,有一名同学因体力不支,在水中挣扎,生命垂危,已上岸的4名学生因为害怕老师和父母责备,置同学的生命于不顾,任其溺死,并将其衣服藏在南瓜地里。所述这件事确实令人震惊,为此而强调人性教育也是理所当然。文章接着引用《三字经》开头的几句话,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荀  相似文献   
72.
什么是政治文明,以及如何建设政治文明,这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且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对此,报刊上发表不少文章进行探讨。讲什么是政治文明,首先要讲政治及其和政治文明的关系,这一点已经讲得较多,而讲政治和政治文明主要应该讲人民群众,这一点则讲得不够多。我以为,真正把握住人民群众这个中心点,对于如何理解政治和如何建设政治文明,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孙中山有句名言,说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对这句话,有的人完全赞同,有的人认为存在不足,主要是觉得…  相似文献   
73.
在三个要求中,如果说“权为民所用”和“情为民所系”各自居于首要和关键地位,那么基础地位就非“利为民所谋”莫属了。“利”是人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又是任何人所无法避开的,因此在权、情、利这三者当中,利就必然具有基础性的制约作用。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和情  相似文献   
74.
孚逸同志:记得你在报纸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对所谓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提出质疑。我认为要真正弄清楚这个问题,关键是对“孝”的概念有准确的把握。最近,关于孝的问题的种种报道和议论,都反映出这个问题。你是否能就此问题再谈谈看法?王祥王祥同志:你说得很对,有人至今还爱说忠孝不能两全,的确是来源于对孝的认识模糊不清,“忠”的含义原本是“忠君”,这一点,人们早就用忠于人民,忠于人民的事业取代它了,谁也不会再把“忠”和“忠君”联在一起。而孝的含义从古至今,反映的都是子女和父母的关系,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怎样进步…  相似文献   
75.
一个时期以来,"人性化"这个说法成了人们的日常用语.服务工作做得比较到位被称之为人性化服务,管理工作能够善解人意,被称为人性化管理,人性化在这儿是一种赞誉之词,是对人与人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人性内涵的普遍肯定.近来媒体上介绍了获得"大学生品学奖"称号的洪战辉的事迹,全社会一片赞叹,一些年轻人将洪战辉身上所具有的自觉、自信、刚毅、社会责任感等品性,誉之为人性化的最高亮点.人性化一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使用,说明彰显人性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76.
<正>这里要说的当代社会,从时间上讲大抵是自20世纪开始起直到现在,从社会总体面貌上说,是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不断觉醒和奋起,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在艰难曲折的探索中始终迈着坚定而又胜利的步伐的时代。在这一社会的总的态势下,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形势和头绪多端的现实以及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7.
<正>把"人性复归"和"人类解放"这两个说法放在一起,本身就有双层含义:一是把这二者视为同一概念,这种情况虽古已有之,但今尤甚;按照这种意思,人性复归和人类解放似乎是互为前提和互成目标。二是将其当作一个过程,一个经历了伟大社会变革和理论创造的历程;在这中间,人性会在社会革新和理论创造中不断发展并日臻完美,同时一步步走向实现人类解放这一崇高目标。  相似文献   
78.
<正>这里说的马克思主义"来源"与"组成部分",出自列宁的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一三年。在一九一〇到一九一四年间,列宁连着写了几篇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其中包括《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几个特点》、《马  相似文献   
79.
<正>人的"价值"和人的"价值观念"这两个概念揭示什么,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有关其的讨论以至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在中国以及世界都不例外。  相似文献   
80.
肖静同志:为了回答你所说的如何理解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关系问题,我想先说说历史上的一件事,这便是杨度的入党。专门谈论杨度入党,当然不是说这件事有多么重大,因为任何人都是以普通一员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在党内也都应该是一名普通党员。以杨度入党的事做例子,不过是因为杨度这个人同一般入党的人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他的入党就有着某种不同的特征。为了说明问题,先简单介绍一下杨度其人。杨度,生于1874年,死于1931年,如果按其本人成份来说,应属于封建官僚。1902年(清光绪28年)留学日本。1906年,曾为清政府出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