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植根于世界共同文化追求,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具有先进性、世界性和民族性,有着为公众接受和践行的文化基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天生地在社会文化中产生引领力量,必须要靠有效的培育和践行。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这里强调有效,实则因为价值观的确立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自身内化过程。任何一种价值观,只有内化为一个人或群体所信任的知识体系或意义,才会真正  相似文献   
12.
培育与人民民主政体相适应的政治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要摒弃落后的传统政治文化,立足于先进的传统政治文化,着眼于建设蕴含民族精神的先进政治文化,致力于大众政治意识的提升,统一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13.
郭秀丽 《实践》2006,(11):47-48
文化产业被称为创意产业,是文化元素经过创意包装并依托科技支撑而形成的高端产业集群。它是被认为不占用自然资源,完全通过人文和创造性的深度结合来实现自主创新、文化增值和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其概念强调的就是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本文简述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形成过程与基本观点,分析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表现,从正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不断提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三方面论述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廉有两层含义,一则为廉洁,一则为价钱低、便宜。因此,廉政当有两层含义,一则为廉洁,政府及公务人员中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现象绝少发生,这是廉政最低层面的要求,也可说是禁止性要求;一则为廉价,即政府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低成本,高效能,这是廉政最高层面的要求,也可说是理想性要求。达到这两个层面的要求才是真正的廉政。廉政文化建设中价值理念的重塑,应当围绕两个层面的廉政要求展开,并且应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多维分析。一、制度视角下廉政文化价值理念的重塑价值理念作为文化的核心内容,也存在并体现于各种制度中。廉政文化,因其所涉及…  相似文献   
16.
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内蒙古人文资源有其自身特色,开发利用要注重内涵与形式的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多元性与主导性的统一,传承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草原文化产业要实现持续、高效、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积极进行自主创新。结合草原文化产业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自主创新必须确立本位化、独创性、科学化、层次化和链条化、国际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内涵丰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自然观,继承和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矫正了美丽与富裕相对立的思想误区,指导人民如何实现美丽与富裕双赢;"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的生态人文观,强调环境就是民生,明确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是美好生活的源泉;"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的生态未来观,源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强调实践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和全民性;"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的生态全球观,既彰显中国的责任和担当,也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党内民主监督过程中,监督主体的全员性决定了党可以实现对权力腐败的全面约束,监督客体的程序性决定了党可以实现对权力腐败的动态遏制,监督对象的重点性决定了党可以实现对权力腐败的重点防治。党内民主监督约束权力防治腐败的制度优势具体体现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党内选举制度和党内情况反映制度。要想使以党内民主监督约束权力防治腐败切实取得成效,一方面应强化党员的义务自觉,激发党员的权利自信,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应扭转制度空转现状,以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实现党内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20.
郭秀丽 《求知》2015,(2):61-62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德国的生态环境遭受工业和战争的双重重创,日益恶化。到70年代,德国的生态破坏和污染程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灾难。德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生态治理。到本世纪初,德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已经成为世界上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之一。德国生态治理的成功,得益于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始终注重调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充分发挥"生态民主"的强大整合力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