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4月1日定价:48.00元相比而言,国内媒体更喜欢报道西欧和北美国家,对于曾经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国家"不屑一顾"。东欧剧变距今已有20年的历史,这20年东欧国家的转轨发展情况,我们知之甚少。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老大哥都相继走向失败时,社会主义道路还能  相似文献   
22.
23.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和先决条件是社会的技术进步程度,但是,要把它转变为充分条件和现实源泉,还需要相关的激励性的制度安排。南京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已成共识,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政府号召、专家论证、但市场主体不积极作为的现象。制度环境的转变成为南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性约束条件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24.
金雁 《南风窗》2012,(22):96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本书对俄国历史上几个典型的知识群体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做了独到的解释,并对两个不同时期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索尔仁尼琴和高尔基进行了个案研究。全书层层剥离,逐步推进,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展现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25.
经济主体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共识和行动是经济转型的基础。利益格局的调整,目的在于改变微观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基础,对经济主体产生"激励"或"倒逼"作用。因此,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必须从调整现有利益格局入手,为各经济主体提供经济转型的强大的持续性动力,同时打破既有利益格局对经济转型的阻滞。  相似文献   
26.
新斯大林主义的兴起。随着转轨期危机的延长,一些东欧国家出现了新斯大林主义抬头的现象。在东欧国家一些拒绝社会民主党化的极左派取得了剧变以来从未有过的进展。在摩尔多瓦,没有改名的共产党赢得大选上台执政,在捷克,捷摩共已接近第二大党。此外在一些国家,随着社会党执政的稳固与它的“中派化”,它左右两边的反对党势力也在上升,而比它左的反对党往往就是“传统左派”。  相似文献   
27.
王玉珍  金雁  王辉龙 《唯实》2013,(7):67-69
进入新世纪十年来,南京市人口增长速度显著加快,人口规模呈迅速扩大之势。从辩证思维的角度衡量,人口发展方式的转变既对经济发展、经济转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有一定的阻滞作用。目前,大家比较担心的是少子化带来的劳动力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提升以及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但是,劳动力供给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又可能是驱动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动力。南京要收获未来的人口红利,人口投资是极其重要和基本的途径。适应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区域人口素质是解决南京人口问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8.
围绕构建“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南京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制度特点出发,探索出以“政产学研深度合作”为特色的区域创新模式。然而,南京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严重制约区域创新体系的创新能力和绩效。本文在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南京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9.
金雁 《唯实》2014,(5):53-55
<正>权利是收入分配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内生变量,追索收入分配背后的权利因素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权力分配,是对我国收入分配关系进行制度性调整的基本前提。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的根源是权利结构的失衡,因此,公平配置权利应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一、收入分配中的权利因素1.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首先是一项"权利"要素报酬由市场决定是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分配原则,其基本规定性为,个人收入由其  相似文献   
30.
完善我国的社会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为此,必须纠正改革以来我国社会政策目标及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从确立追求社会公平的社会政策目标、建立广泛参与的社会政策决策机制、增强政府供给社会政策和增进社会福利的动力等方面推动我国社会政策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