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10年5月27日,奥巴马政府正式公布了其上任以来的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国家战略进行了大幅度调整。这种调整是对其前任国家安全战略的延续与改造,对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2.
钟龙彪 《外交评论》2007,42(2):61-67
双层博弈模式是关于外交谈判的理论。它把政治家作为战略行为体,认为政治家同时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政治家的外交决策是对国内和国际两个棋盘上面临的机遇和约束的双面算计。外交谈判可分为国际、国内两个层次,对这两个层次的谈判,决策者都要同等认真对待,否则协议就得不到外国的接受或国内的批准,从而不能实现国际合作。自罗伯特·普特南1988年提出双层博弈模式后,又有不少学者对它进行拓展和深化,从不同的方面发展了该模式,提高了它的理论化程度,增强了它的理论解释力。  相似文献   
23.
钟龙彪  王俊 《求知》2022,(3):28-30
<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研究、宣传的系列重要论述及其在重大庆祝纪念活动上的系列重要讲话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等重要文献中,特别是集中体现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的第七部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中。梳理《决议》第七部分的内容要点,主要有六个方面的重要要求。这六个方面的要求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是一部反腐败国家立法,一部对国家监察工作起统领性和基础性作用的法律。要全面落实好监察法的各项规定,让监察法刚性运行,充分发挥其在推进反腐败斗争中的法治保障作用,就需要增强实施监察法的自觉性、坚定性、协调性和有效性。1.充分认识监察法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监察法的自觉性。制定和实施监察法,完善党和  相似文献   
25.
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中央巡视是主导,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省级巡视是枢纽,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市县巡察是根基,发挥基础性作用。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监督网,省市县三级作用非常关键。建立巡视巡察联动监督网,市县巡察监督效能有待提升,省市县巡视巡察联动监督的领导体制、责任落实、工作机制、制度保障有待健全。完善巡视巡察联动监督网,健全市县巡察制度,提升巡察监督效能;完善体制机制,实现巡视巡察上下真联真动、长联长动。  相似文献   
26.
十八大以来巡视监督呈现一系列新特点:找准巡视工作职责定位,进一步聚焦工作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增强监督实效。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牢牢把握党内监督这个主题,明确巡视工作的方向;必须紧紧抓住着力发现问题这条主线,提高巡视工作的质量;必须坚持推动问题解决这个主旨,凸显巡视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以改革作为动力,不断推进巡视工作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必须统筹协调推动中央、省(区市)的巡视工作,形成全国"一盘棋";必须把巡视工作同其他形式的监督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巡视监督的威慑性。  相似文献   
27.
自2012年年底日本自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安倍政府一直将修宪视为重要课题,不断发表有关修宪的言论和计划,最近又明确提出了修宪“日程表”。由此看来,安倍政府修宪的势头已不可逆转。日本的这一举动也引发了世界尤其是东亚国家的高度关注和深切忧虑。  相似文献   
28.
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执政党建设新目标和新任务。新时期为什么要提出建设服务型执政党?什么是服务型执政党?如何建设服务型执政党?这些基本问题目前没有现成的答案,既需要我们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不断的实践探索来回答,也需要学习借鉴国外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9.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中国共产党文化人才观的历史演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化人才作用观:对文化人才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不断提升。二是文化人才标准观:对文化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发展。三是文化人才管理观:对文化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的的体制机制不断改革完善。四是文化人才激励观:对鼓励文化人才为文化发展多作贡献的方式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30.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我国文化人才宏观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从纵向结构看,一方面,高端文化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薄弱,难以完全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人才需求;从横向结构看,文化专家队伍、文化科研力量仍需进一步充实,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从行业结构看,一方面,传统文化人才青黄不接、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新兴文化产业人才匿乏;从地域结构看,东中西部文化人才分布严重失衡。我国文化人才结构性矛盾的成因非常复杂,既有历史背景,也有现实因素;既有思想认识问题,也有体制的制约;既有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不足,也有文化艺术人才使用、管理、评价的局限。解决我国文化人才结构性矛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练合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