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政治理论   2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众矢之的     
美国的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众矢之的。美国由“争霸”进入“独霸”后,其霸权野心也随之膨胀。 从布什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到克林顿提出美国《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无不突出强调美国的“世界领导权”。克林顿还把保持这种“领导权”作为美国21世纪安全战略的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有人“侵犯”了美国的“世界领导权”,就是对美国的安全构成了威胁,是不能容忍的。 其实,美国所要的“世界领导权”,实质上就是它对世界的霸权。美国认为,无论在社会制度、经济模式、政治体制和文化生活等方面,他都是世界的“样板”,有“义务…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难产,全球都把目光转到这件重大而又离奇的大事上。或忧或嘲,或议论弊病教训,或冷眼观赏美国特色的“民主”表演,在全球形成了一种评点美国“民主”的舆论潮。 遍观之,全球主旋律是讽刺加嘲笑。稍细观之,大约可分三种类型。 一是美国的盟国,它们主要是批评美国“民主制度”的弊端,当然也不乏指责和讽刺的浓烈气味。法国舆论普遍强调,“这明显暴露美国间接选举总统的制度存在的漏洞,两百多年墨守成规,未能随时代的演变而进步”。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说,“美国喜欢教训别国,如果这种混乱局面持续下去,是否可以改用法国…  相似文献   
13.
自“9·11”事件以来,俄罗 斯总统普京曾就俄罗斯 与北约加强关系的问题作过几次表态。这就不禁要使人们发问:俄罗斯会加入北约吗? 普京提出建立和加强同北约的“新型关系”,看来有新旧两重背景。 新背景是,其一,利用“9·11”事件带来的契机,争取尽量把北约继续东扩的问题“挡一挡”,至少使东扩的“时间慢些”,  相似文献   
14.
最近,美国公开表示将拒绝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义务。《京都议定书》系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效应气体义务的议定书,其主旨是从“人工因素”方面解决地球变暖的问题。 按规定,议定书预定明年生效。但现在美国突然变卦,议定书的命运就悬了。因为美国排出的温室气体占全世界的1/4,是全球最大的污染源。这个污染源若不进行“自我”治理,别的国家再努力,其效果也大受限制。甚至有可能导致议定书告吹,使国际社会多年的努力毁于美国之手。 因此,国际舆论认为,美国不执行议定书是“没有道理的”,是“逃避责任”。 但美国总统布什却说,“…  相似文献   
15.
最近布什政府宣称拒绝接受《生物武器公约》,这是继《反导条约》和《京都议定书》之后美国对国际条约采取的又一重大行动。表明布什政府执意不顾整个世界的强烈不满和反对,把美国亲手签署的有利于世界稳定和促进全球环保的协议当作儿戏,其翻手不认账的无赖手法,其损人利己的大国本质,又一次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6.
德国的积极     
德国与联合国日前终于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其主要内容是德国承诺为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提供待命的军事人员以及军事飞机和直升机等各种装备。这是德国首次同意安排其军队为联合国维和待命。预示着德国将会进一步“快速”卷入联合国的维和活动,甚至在必要时可能做到“随叫随到”。 实际上, 1992年 5月德国曾向柬埔寨派出了由 100多人组成的军事医疗队,从而开始正式参加了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但总的看,鉴于历史和内政等原因,德国政府对向外派兵一直是持较为审慎的态度。现在为何转为如此积极呢 ?看来,其根本原因是想通过这一途径来配合…  相似文献   
17.
普京是近年来俄罗斯政坛上最受群众支持的政治家之一。 叶利钦曾当着普京的面说,他作出辞职的决定是“因为人民信任你”。普京之所以能如此赢得民心,其根本原因是俄罗斯人民从普京身上看到了重振俄罗斯强国地位的希望。 普京对俄罗斯的现状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他是把准了俄罗斯当前的主要脉搏,从而从心理上和感情上靠近了他。在俄罗斯的民众看来,普京心中的俄罗斯就是他们看到的真实的俄罗斯是有前途的俄罗斯,而不是掩饰的俄罗斯。 普京不仅从历史角度指出了俄罗斯产生现存危机的根源和受害的严重性,而且还指出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18.
当克林顿审视天下大势的时候,他一定会感到有 几枚“钉子”在眼中刺痛着他。其中的一枚就是 伊拉克的萨达姆。今年4月 15日,伊拉克公开拒地美国通过联合国所作出的新的武器核查计划,这无疑是给克林顿当头一棒。 自1990年海湾危机以来的10年中,克林顿对伊拉克采取了“三管齐下”的战略,即:一回经济制裁;二曰军事打击;三曰鼓励和扶植伊国内的反萨达姆势力。其首要目的是把萨达姆赶下台。 但10年后的今天,萨达姆依然还在台上,这真叫克林顿没法“治”! 当今克林顿同萨达姆斗争的国际形势已非昔比。如果说,90年代初美国…  相似文献   
19.
去年此时,正是北约对南斯拉 夫实施狂轰滥炸的恐怖时 期。北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把自己投下的炸弹,其中包括被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会引起核污染灾难的贫铀弹在内,都罩上一圈维护“人权”的光环。北约并称,其目的是为制止米洛舍维奇的“反人道主义”的“种族清洗”。也就是说,北约是用它的炸弹把“人权”分发给南斯拉夫人民的。用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的话来说,这是以“人权”的名义进行的21世纪的第一战。 看来,北约是想把21世纪变成“人权战争”的世纪的。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已提前把20世纪末发动的这场…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美国国务院决定不再把伊朗、利比亚和朝鲜称 作“无赖国家”,而“改口”称为“令人关注的国家”。美 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电视采访中也公开表示,这些国家现在仅仅是“令人关注的国家”。这种“改口”,一方面表明美国在对这些国家的认识上进行了匡正;另一方面也表明这些国家的对美政策有了重大的调整。 照理,这样一来,美国对发展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计划也应随之作出相应的调整或取消。因为当初美国政府解释说,NMD旨在对付“无赖国家”的可能的导弹袭击,而且特别提到朝鲜。实际上,美国发展和部署 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