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家喜 《团结》2014,(1):40-42
一、国家治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转型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不仅为中国未来发展设定了方向指引,同时也蕴含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重大转变。在新社会背景和执政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开始更加注重从现代治理理念出发重构党的执政思维,注重从一元执政到一元主导和多元参与;从一党治国理政到社会协同参与的执政机制转变。因此,国家治理不仅是中国全面改革的目标定位,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思维转型。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党纪律关系到政党的组织性、行动力和统一性,进而关系到政党的生命力。多党竞争的选举体制、分化或融合的权力结构以及政党卡特尔化,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党纪监督的制度背景。在这一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政党把政党一体性作为党纪监督的重点;将政党纪律与国家法律有效衔接,党纪置于国法之内;党纪监督与党内民主有机结合,保障党纪监督的慎重性和公正性;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权力约束的严密网络。上述经验做法,对于中国共产党强化政治纪律、严明党纪执行、健全外部监督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南山区和谐社区的创建工作,在政府和社区之间建立了利益传输的渠道,构建起党和政府主导的群众权益维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阶层分化是改革以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下的社会变迁过程.这一分化展现在多个维度:社会结构的分化、裂变与重构现象交错;经济分层、社会分层与政治分层并存;阶层分化、利益分化与观念分化凸显.社会阶层急剧分化也对执政党维稳能力提出挑战.提升党的维稳能力需要重构党的群众观念,强化对分化利益的整合,扩大对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体制化能力,加强社会管理能力以及构建韧性社会安全网.  相似文献   
15.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30年,不仅成功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转型,也经历了显著的政治变迁。这一变迁的历程体现在三个层面,即经济改革推动下的政治适应、社会变迁带来的政治变化,政府推动的政治试验。中央政府、香港以及特区的经济改革,是影响深圳政治发展的宏观背景、外部因素和内部视角。深圳推进未来政治发展的战略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培育公民社会成长,推进党内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政治调控是政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当然,不同学者对其作出的解释也不尽一致。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政治控制就是政治组织即国家为了实现共同体共同的价值目标对社会进行规约与调控的过程,在表现形态上体现为权力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双向运动,国家以政治动员、社会重构、利益分配和文化渗透等形式对社会实施规约和调控,而控制的载体则主要有组织、制度、政策、法律和意识形态。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现实社会冲突与危机出发,本文认为,政治调控就是国家政权组织为了实现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通过各种组织、制度、政策法律等手段,对各种社…  相似文献   
17.
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要按照党的科学化要求来推进政党组织管理的科学化。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管理面临到了新的挑战,如组织扩张与控制力的下降、有效管理的成本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发展的瓶颈、对社会整合力的缺失等等。应对这些挑战和变化,唯有以党建科学化的要求来推动执政党组织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市场经济改革、对外开放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了“排头兵”的示范作用。特区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是否带来政治领域的变化,出现一些独特的政治现象?本文以深圳特区基层民主发展为视角,从社区治理、公民参与以及党内基层民主等来观察近年深圳基层民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干部选任是党的组织路线的集中体现,并服务于一定时期的政治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执政党政治路线的调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等相继展开,干部选任制度也进行了适应性调整,更为突出强调理想信念、更为关注敢于担当、更为强化组织选任权力,更为关注年轻干部的基层锻炼。党的干部选任制度变化不仅为党的组织路线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也对干部队伍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下对于官员晋升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官员是否获得晋升机会及其晋升概率问题,较少关注官员的晋升速度。论文基于全国522名县级行政区党委书记的个人信息数据,分析了他们的群体特征,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能力和关系对县域干部晋升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干部的晋升速度不仅遵循能力逻辑,(全日制)学历高、具有非技术性学科背景、基层工作经历短的干部晋升速度更快;同时也遵循关系逻辑,秘书任职经历加快基层干部向县委书记一职的晋升速度;但相比之下,能力逻辑的效应大于关系逻辑。据此认为,破除"唯学历"偏向,从严规范破格提拔,建立崇尚实干的考核制度和激励体系,匡正选人用人的风气是未来地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