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陈方刘 《理论视野》2010,(11):27-29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从正向不断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也要从逆向教育大众正确化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双向过程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会进一步认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也有利于找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22.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在于两者之间有很多相通之处,而且,这一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并适应了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需要,同时,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也与当时的特殊的文化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23.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几乎涵盖传统文化中的各个学派、贯穿各门学科、包括各个层面,具有鲜明的全面性;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延续了改革开放以来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大趋势,又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具有鲜明的创新性。把握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三个特点,不仅有利于深化对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认识,而且有利于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24.
陈方刘 《求知》2009,(5):43-44
自2008年以来.学术界的广大专家和学者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学术兴趣.紧密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重点对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简称《正处》)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毛泽东的价值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现将学术界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5.
陈方刘 《党政论坛》2008,(17):61-63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认真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指导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验,8月2日至4日,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科学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上海市社联、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社科院、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省社科院、上海市哲学学会十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研讨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  相似文献   
26.
陈方刘 《求实》2007,42(1):4-6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扬弃了人的自我异化的基础上的实现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它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一种后政治的社会形态。只有把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才能真正发挥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7.
马克思主义民间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与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与民间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不仅以“国家意识”的政治身份出现,同时还以一种“民众心理意识”扎根于广大农民的内心之中。当前,马克思主义在民间的基础仍然很薄弱,推进并实现马克思主义民间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急需解决的一个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一契合的突出特点为契合的程度是“高度”,而不是一般的相似;契合具有内生性,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主动选择、积极塑造的结果。二者高度契合的原因有文化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科学社会主义是救国救民的真理,要使之在中国扎根并指导实践,必须寻求其价值观主张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另外,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理性态度,也是推动“高度契合”的关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体现在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诸多方面,为“两个结合”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9.
陈方刘  张品彬 《求知》2007,(11):43-44
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认识,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现将学术界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0.
试析马克思主义民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民间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与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与民间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不仅以“国家意识”的政治身份出现,同时还以一种“民众心理意识”扎根于广大农民的内心之中。当前,马克思主义在民间的基础仍然很薄弱,推进并实现马克思主义民间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急需解决的一个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