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38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陈晋 《学习导报》2011,(13):50-51
有客来,谈到韶山旅游,在商摊买一毛泽东铜像,开价180元,还价80元。摊主说:请毛主席像,不能讲价的,讲了毛主席不高兴,就不灵了。这位朋友反应倒也快,回道:毛主席最讲实事求是,你要虚价,毛主席也不会高兴,报个实价吧。听了此事,不觉想起自己在广安也曾遇到一事,导游带我们到邓小平母亲坟墓前,指着一棵树说,  相似文献   
52.
陈晋 《学习导报》2014,(3):38-41
“中国的老法,实在有些不够用” 毛泽东接触新学和西学,稍晚一些。 他发蒙时,科举废,学堂兴,新学大倡,各种介绍西学的报刊书籍已经比较普及。但在湖南韶山冲这个闭塞山区,新思潮的冲击力似还十分微弱,教育环境依然是旧式的。直到16岁时,从表兄那里借阅《盛世危言》这本新学著述,他才开始“睁眼看世界”。可以说,是新学把毛泽东引向了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53.
七、在新中国:一份书单标示的"精神地图"新中国成立后,告别了戎马倥偬,毛泽东的阅读范围更广了,阅读心态更从容了,阅读目的也更多样了。阅读成为他重要的工作内容和领导方式,是他思考探索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的必要途径,也是他密切人际交流、传达文化素养、抒发个性情怀的重要渠道。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处菊香书屋,是名副其实的书房。外出视察,毛泽东总要带上一批他想读  相似文献   
54.
<正>写这个话题,是由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节目"家风是什么"引起的。播出的一百多位受访者,谈到自己的家风,没有一个人说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概念。但是,各种各样的家风要求,却总是让人感觉,这不正是我们社会眼下最需要倡导和践行的核心价值观吗?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提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  相似文献   
55.
陈晋 《党的文献》2007,(1):86-87
1980年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二个历史决议的时候,遇到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个是怎样评价毛泽东,一个是怎样看待刚刚开始不久的历史新时期所做的事情和毛泽东那一代人所做的探索的关系.关于前者,邓小平有不少精到、坦诚和富有远见的论述,其中涉及他和毛泽东的关系的名言是:"搞错的也有我的份,不能把那时候的失误都归于毛主席","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关于后者,邓小平说了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56.
57.
1938年4月30日,毛泽东在抗大第三期第二大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对《西游记》里的几个神话人物作了一段很有趣的评论。他说:唐僧这个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经,遭受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坚定的。但他也有缺点,麻痹,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就不认  相似文献   
58.
《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作为大型文献电视艺术片,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时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它独特的视角、精美的画面、精彩的解说词,使观众于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中得到了思想的教育和启迪。《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共20集,目次如下:宏程心路、青春意气、爱情之歌、谁主沉浮、用兵纪实、天落狂飙、战地黄花、悲壮跨越、青山作证、天骄情怀、边关流韵、人间正道、历史与海、击水新唱、吴越闲咏、故园寄思、游仙华章、新人气象、冰雪傲梅、精神长河。解说词洋洋洒洒10万余字,既独立成篇,又一气贯通,思想深刻,文彩灼然。广大读者纷纷要求本刊予以连载。由于版面所限,我们只能选载其中的若干集,敬请读者见谅。  相似文献   
59.
凭阑听雨——毛泽东晚年诗作评述(上)陈晋从60年代中期开始,新中国文坛在惊风密雨中度日如年的时候,作为诗人的毛泽东,有他自己的心路历程。他的诗人心路,和文坛之路,仿佛是并行而进,但却时有交错。1965年夏日的一天,时任全国妇联副主席的邓颖超陪同毛泽东...  相似文献   
60.
陈晋 《党的文献》2006,(1):81-83
1944年7月28日,毛泽东给7个地方的中央局或中央分局负责人发了一封不短的电报。电文开门见山:“下列问题,请予电复。”哪些问题呢?计有10个。为解读的方便,不妨一一列出———(一)经过时事教育、整风、反特、减租之后,对于党外人士的团结、“三三制”的推行是否生长了一种“左”的现象?党外人士是否对我们发生不满,其不满之点主要是什么?他们是否感到有职无权,如何使他们有职有权?如何使他们经过参议会、座谈会、参加政府工作与社会事业,把他们进一步团结起来?同时,右的现象是些什么?(二)减租中的偏向,明减暗不减是否还存在,减租是否还应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