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领导干部产生偏见的诱发因素复杂多样,深层次看主要受"第一印象"产生的心理印痕、既有态度定势形成的惯性思维、"近因效应"引发的印象改变、对个体持以积极期许所形成的附带效应、权威性人格遗留的负面效应、对内群体和外群体自然产生的不同印象等因素影响。领导干部往往会依据既往经验或已经形成的固化模式,形成对某一事或某一个人的固化判断,并以此作出惯性化认知的心理倾向。近因效应引起的心理偏见成为一些领导干部临时改变选人用人、重大事项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领导干部之所以会形成偏见,同"立场"也密切相关,源于"立场"形成的认知也会对内群体和外群体产生出不同的映像认知。  相似文献   
42.
陈朋 《群众》2019,(12)
<正>古人有言,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的最直接方法,就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四  相似文献   
43.
陈朋 《理论探讨》2020,(1):136-141
从本质含义看,形式与形式主义具有两种完全的不同属性.当前,形式主义依然以不同形式存在并对执政党建设和现代国家治理产生制约.从政党政治的角度看,形式主义不仅破坏政治生态,而且影响干群关系、增加治理成本、加剧理想信念滑坡,已经成为党的事业发展的突出障碍.政绩观错位、考核初衷偏移、担当缺失和本领恐慌、界定甄别困难等都是诱发形式主义的主要因素.治理形式主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当前亟须从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优化完善考核体系、构建权责一致的政府职责体系、抓住"关键少数"、发挥监督效力等方面寻求有效突破.  相似文献   
44.
基层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根基。但是,频繁显现的"局部空转"难题已经从基层治理中的一种行为演化为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已经浸淫于基层治理的诸多领域,并与基层治理勾连在一起呈现出象征性治理、选择性治理、替换性治理和规避性治理等多种面向。从机制层面看,基层治理的局部空转问题主要源于制度体系效能不足、基层权责机制不匹配、科学考评机制欠缺、有效激励效能不足等症结。基于此,亟须从基础层面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中观层面着力实现有效沟通、微观层面为基层注入充足动能等方面终结局部空转难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45.
从逻辑关联看,网络公共论坛与协商民主具有内有内在契合性,它堪称虚拟空间中的协商民主实践.网络公共论坛努力地实践着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它有利于拓展公共参与的空间,扩展公共参与,为公共参与清除时空和代表性等障碍,还有利于打破权威垄断,更能实现参与平等,推动政府官员与公民之间的直接对话.当然,网络公共论坛也是一把"双刃剑",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推动网络公共空间中的协商民主茁壮成长、走向成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四个重点问题需要注意:推动互联网建设和网络知识普及;加强网络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构筑社区网络公共论坛;培育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46.
陈朋 《理论探索》2018,(6):57-62
村干部虽然不是"官",但却是最贴近基层的治理力量,也是国家行政管理的神经末梢,其腐败问题不容小觑。较高的发展态势、涉"地"腐败占主体、个体腐败多样化与集体贪腐并存、"小官巨贪"式腐败不断显露、村庄"一把手"涉腐增多是村干部腐败的新特征。乡村治理结构失衡、基层民主相对滞后、有效的监督制约缺位、不良的乡村政治生态是产生村干部腐败的深层次因素。这些问题同"四个民主"尚未得到充分发展直接相关。因此,破解村干部腐败难题,重要之维就是从"四个民主"的角度寻求有效突破。即:要优化基层民主选举程序,筑牢预防村干部腐败的第一道防线;打造科学合理的民主决策系统,构筑预防村干部腐败的堡垒;修复基层民主管理漏洞,拓展预防村干部腐败的载体;建立上下并举的民主监督机制,加强对村干部权力使用的监督。  相似文献   
47.
48.
民生政治参与与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固然面临诸多难题,但是从深层次讲,政治文化转型滞后是关键性的制约因素。在当下中国,政治参与是促进政治文化转型的更有效路径。因此,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于积极推动政治参与。现代社会,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民生问题的解决既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满足和维护,又直接影响着执政党政治合法性的提升和政治体制的优化。因此,以民生为直接指向的政治参与模式具有充足的动力源泉。对于政治体制改革而言,民生政治参与的作用是显见的。"政治参与的有效方式→民生政治参与→政治文化转型→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的逻辑关联和发展路径启示人们:树立民生执政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导作用、以制度化的方式来积极拓展参与的渠道和空间、促进民生政治参与的技术提升,是当前以民生政治参与模式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的有效突破口的理性设计。  相似文献   
49.
乡村治理应该重视其赖以成长的微观基础。当前乡村治理中出现了一种危险的"去乡土化"面向。乡镇缩编在精简的同时却减掉了熟悉乡情的人和机构,乡镇干部垂直流动引致脱离乡情的"漫游式"发展,乡镇干部作息两地化致使乡村在"走读"中被治理,有热情但缺乏乡土气息的乡镇新人难融乡村治理实践,成为潜在影响乡村治理乡土化因素的重要面向。如果忽视对这种面向的关注和调处,将会从深层次影响乡村治理之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50.
陈朋 《廉政瞭望》2015,(2):56-57
基层干部对自身的政治前途深表关注,影响它的至少有三大因素。首先是公平规范的干部选拔机制,其次是破除成长中的"天花板"阻隔,第三是领导的关爱和群众信任。作为有血有肉的主体,基层干部只有在快乐的工作生活状态中才能激发出推动基层治理的信心和动力。笔者尝试以近年来的调研统计数据和访谈为支撑,描述出当前基层干部的心理感知和情感体认。他们在期待什么?和其他人一样,基层干部都希望能快乐地工作和生活。从调查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