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1篇
法律   231篇
中国共产党   367篇
中国政治   475篇
政治理论   106篇
综合类   16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少数民族地区贯彻“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的关键是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素质的主渠道是办好各类、各级民族学校,要充分发挥民族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一是"消肿":制止物价飞涨,控制了通货膨胀.1-10月,物价上涨幅度仅为4%左右,全年零售物价上涨幅度将控制在预定的7%之内,使1990年成为自1985年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最低的一年. 二是"解热":过高的工业发展速度、过大的建设规模和过热的消费都已降了下来.1-10月,全国工业总产值达157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全年可达到6%,将实现我们希望的低速稳定增长要求.  相似文献   
33.
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这是保证我们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然而,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干部好上难下、好进难退、好任难免等问题,甚至出现个别人“边腐边升”的奇怪现象。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妥善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特别是能下的问题。干部难下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官本位观念作祟。虽然我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但一些消极的传统…  相似文献   
34.
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上”是一种进步,“下”是一种提高。但目前的情况是好上难下、好进难退、好升难降,难“下”成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道路上的硬骨头和拦路石。对此,问题的紧迫性何在?根本原因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35.
正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应紧紧围绕服务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根据国有企业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特点,增强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是实现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应紧紧围绕服务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根据国有企业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特点,增强人力资源集约  相似文献   
36.
用人问题可以说是古今中外领导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一个领导者成功的首要因素,就在于用人得当,知人善任,唯贤是举。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的就是选人用人,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位置上是企业管理者最难的课题。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选好人、用好人,才能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说。企业领导者用人问题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37.
陶新胜 《法制与社会》2012,(18):158-159
在信息传递无约束,媒介传播无节制的境况下,监狱警察的职业危机感、职业风险性认识空前强化。从当前现实工作来看,明晰警察执法职责,完善监狱执法运行规则成为警察职业风险防范的根本保障。监狱系统有必要以制度的完善来保障警察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38.
政治信任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并且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第一,学界对政治信任涵义的理解主要有政府信任说、政治体系说、社会信任说、政治机构说等四种代表性观点;第二,学界主要从体制性信任、政治机构与人员信任两条进路对政治信任进行本土化的可操作测量;第三,转型中国的政治信任呈现出政府信任差序化、政府信任阶层差异化、政治信任U型分布、政治信任流失加剧等核心特征;第四,国内学者解释中国政治信任来源的路径主要有理性选择路径、社会文化路径、个人特征路径以及媒介传播路径;第五,政治信任的高低变化对政治参与行为和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后国内学界应从建立系统的政治信任测量框架、注重政治信任基础性数据的收集、注重政治信任的历史变化分析、注重政治信任的横向比较分析、全面系统研究政治信任与政治参与行为的关联性等五个方面实现政治信任测量的精细化,以期深入把握国内民众的政治信任现状,提高实证研究对民众政治信任培育和提升的分析力和预测力。  相似文献   
39.
组织公民行为作为一种积极的角色外行为对组织内部环境有建设性作用的同时也会对组织管理产生一定消极影响,但是把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失当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归咎为这种角色外行为的消极影响有失偏颇。管理活动一旦背离组织公民行为内在的道德性,势必会诱发管理困境和成员的消极角色外行为,产生道德摩擦。因之,本文从潜在的道德困境这一角度审视组织公民行为的消极影响,侧重从成员的心理动机和组织反馈进行归因分析,期待通过人力资源管理途径来改善组织公民行为的道德处境。  相似文献   
40.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000多米,土地面积72万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2.3人,与东部江苏省每平方公里767.7人和全国每平方公里138.34人相比,人口密度很低.实际上从青海的资源与人口比率来看没有那么乐观,青海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面积比较适合人类居住,[1](P77)青海东部农业区不到全省总面积的5%,却居住着全省75%的人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0.3人,高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口数.青海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氧,不适宜农业生产,不宜人类居住,生态环境脆弱,耕地、森林资源有限.本文以个体生活资源基本需求为计算单位,探讨青海生态总资源能承载多少人口,预测青海人口发展与生态资源的关系,为青海的社会、经济、人口发展与生态资源相协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