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五四运动以来的90年里,中国的现代性历史经过了三级阶段性部分质变:五四运动集合此前近80年现代性的积极能量,从思想高度解构传统文化.为人民自主革命和制度创新开辟了精神空间;此后直到1979年的60年阃,中国人民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努力突破封建主义传统,同时超越资本主义模式,尝试自主制度创新;改革开放则针对以往"计划体制"模式,展开了否定之否定阶段的"扬弃"实践,使得中国的现代性在遵循现代化客观规律、契合中国特色中获得科学建构.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是把握人类文明生成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根脉,正如历史活动不断生成和灭亡的辩证规律推动着人类世界的发展,世界文明则以物质化的世界精神表现着文明范式的转换。马克思从人类历史规律中揭示人类世界不断生成变迁的总趋势,揭示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总体方向,同时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揭示共产主义新文明范式生成的历史客观性和现实必然性。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共产党人用唯物史观观察世界格局变迁,对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创造具有历史意义的新文明范式进行总结,生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新文明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范式,标志着人类实践的历史性胜利和资本主义魅力的历史性衰落。  相似文献   
13.
“法须是良法”,否则就不会有文明的法治.传统的“法治”文化要转变为现代的、社会主义的法治文明,必须首先改变其价值追求,从根本上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价值追求,实质上应该是:集中人类以往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优秀文明成果,按照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创造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之解读不应当局限于唯物与辩证相结合的哲学范式,而应当立足于实践哲学的视阈,才能跳出传统认识的盲点,解蔽该论断的真实意义,进而理解整个《提纲》乃至整个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思想体系、叙述逻辑和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