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的若干重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的历史时期强调的新农村建设,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与现行的“三农”政策割裂开来,必须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2.
多少粮食才安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俊 《瞭望》2005,(27)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考虑到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粮食总需求量将逐年增加,但增长速度会明显放慢。即使到了2030年人口高峰期,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也就在400公斤左右。这一数值可以作为国家调控粮食安全的基本参考线。从口粮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仍将处干净增长状态。若按7‰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测算(2002年为6.45‰),今后每年新增人口约  相似文献   
9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与时俱进、总揽全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湖北的长久之策。本期《特别策划》栏目,特策划、组编这组文章,旨在突出这一主题宣传,促进这一工作的全面而稳妥地开展。全省上下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4.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广泛受到农民欢迎的一种组织形式,通过不断探索和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基础,目前是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机遇期  相似文献   
95.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公平对待农民,使农民获得平等的教育、就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权益,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96.
中国城镇化要走自己的路。农民工是成为一个总体稳定的群体,还是演变为一个流动不定的群体;是成为一个良性发展的群体,还是演变为一个没有出路的群体;是成为一个共享发展成果的群体,还是演变为一个缺乏关爱、被边缘化的群体,这是我们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97.
韩俊 《半月谈》2003,(12):22-24
我国在工业化水平相当低的情况下,通过在农村实施公共卫生计划,积极开展合作医疗,曾经比较有效地抑制了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流行,大幅度地降低了死亡率尤其是婴儿死亡率,使中国农村卫生状况显著改善。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基本解体,绝大  相似文献   
98.
促进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农民自愿、农民受益作为出发点,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9.
"两个趋向"论断的重大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俊 《瞭望》2005,(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为未来站在怎样的高度看待 和解决"三农"问题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100.
关于中国农业两个飞跃若干理论认识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1992年7月,邓小平在审阅十四大报告时,对“两个飞跃”的观点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明确指出:“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集约化”,农业的第二个飞跃是“走到新的集体化”。他强调:“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