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0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相沿数千年之久的传统法观念在近代的演变,一直是学界的研讨的热点。但以往的研究多将注意力放在中西文化大规模冲撞的1840年鸦片战争、尤其是戊戌变法之后,忽略了此前明末清初时中国传统法观念的自我更新的萌芽。本文主要提出了三个观点:第一,尽管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规模有限,但其是中国近代法观念演变之始;第二,明末清初与1840年以来法观念的演变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路径;第三,在法近代化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吸纳外国的经验,又要重视传统资源的开掘,而目前对传统的开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2.
本文之所以以学术论文为今年热点之分析的重点,是因为2007年一年中,仅就笔者所见到的中国法律史研究的论文有五百余篇,[1]这确实不是一个小数,与学术专著比较,论文更快捷地反映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3.
马小红 《法学研究》2014,36(1):171-189
"中华法系"是在近代比较法研究中出现的概念,这个法系的核心价值观与根本制度是礼。但长期以来,学界在研究中将律作为中华法系的主干,而将礼束之高阁。有关礼的论述笼统而缺乏细致与具体,对礼在中华法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严重不足。正是这种几乎将礼摒弃在法研究领域之外的做法,使我们对中华法系产生了一系列误解。比如将"重刑轻民"、"以刑为主"归纳为中华法系的特点等等。在中华法系的制度构成中,律只是各种法律中的"一端",其地位与作用都远远不能与礼相提并论。但律在中华法系中确实又有其特殊性,这就是在礼的指导下,"律义"经历了一个由法而儒的演变过程。但这个过程恰恰证明了,在中华法系中占据主导与主流地位的是礼,而不是律。  相似文献   
34.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现有离退休党员2000余名。大多数离退休党员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大局观念,为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多年来,吐哈油田为离退休党员积极搭建发挥余热的平台。开展"和谐之光"老年志愿者公益活动。组织离退休党员开展"和谐之光"老年志愿者活动,为  相似文献   
35.
曾宪义  马小红 《法学家》2004,(1):134-144
中国传统法自秦玉朝后,与高度统一的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相辅相成,呈现出"一统"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在"律"的制定、执行和礼的价值观(法的精神)方面.在"一统"的前提下,传统法按其效力范围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其表现为古代社会中礼与法的多种形式.如礼所包含的朝廷的纲纪、社会等级、家法族规等;法所包含的朝廷各部门的规章、地方政府的宪规章程以至政府认可的乡规民约.鉴于中国传统法的产生背景及特征,本文认为在中国传统法的研究中使用"民间法"一词,即扭曲了西方社会学法学派有关"民间法"的定义,又不符合中国传统法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36.
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价值观与西方确实有着诸多的不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将"权力"视为治国工具,而西方先人一开始就对权力充满戒心。本文分析了孟德斯鸠、魁奈等西方启蒙思想家和梁启超等对古代中国政体的认识,并引申出一个问题,即如何定义中国古代社会的性质。中西不同的权力理念源于对人性认识的差异。先秦儒家认为"人性善",对贤人始终寄予希望;先秦法家则认为"人性恶",主张利用"人性",加强君主的权力。西方先哲亚里士多德则坚持以法治限制人性,制约权力。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权是一个畏惧、荣誉、品德兼而有之的"混合政体",中国的"传统法"是"礼与法"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37.
从中日甲午战争后戊戌变法要求“维新立宪”.到1905年清朝廷仿效日本派出使节考察西方政治.继而在1908年颁行《钦定宪法大纲》,中国近代的宪政终于从精英的主张变成了朝廷的决策.从民间的呼吁变成了政府的行魂“宪法”、“立宪”等作为时尚流行的速度较之于“议会”大大加速。这种陡然提速的“宪政运动”,如果从观念上说,无疑有一种社会进步的气象。问题在于。宪政的发展自有规律。  相似文献   
38.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我国育龄妇女特征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我国育龄妇女规模缩减,年龄结构趋于老化,且城乡和不同区域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提高,受教育年限延长,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城乡差距;育龄妇女未婚人群占比增加,婚姻不稳定性增强,均表现为城市大于镇大于农村;“七普”时独居的育龄妇女规模较“六普”时扩大一倍,且主要集中在婚育高峰期;育龄妇女生育率在较低水平波动,分孩次来看,农村多孩比例显著高于城市和镇。针对育龄妇女各方面特征及变化,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9.
40.
法律史学科在近三十年前是法学的领军学科,是时势使然;近年来法律史学科从领军地位的淡出,除时势因素外,还有学科自身研究的对象和特点的原因。但是,这个“淡出”决不是可有可无,或可以为其它学科所取代。一个学科的发展决定于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经验社会”中,法律史作为“史”的依附不会遭到冷遇,而在发展迅速的商品社会中,“史”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相对减弱,这也是法律史学科被相对冷遇的原因。“法律吏”今后的发展,应多突出其学术性。它研究的是历史,寻找的是规律,探索的是未来,有时它仍然可以用来解释或警戒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