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乌鲁木齐欣暂住,石河寻访得逍遥。白杨梯堤护农地,水道纵横育稻苗。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常涌大波涛。人人勤奋为集体,集体生根最自豪。这首盛赞石河子的《访新疆》是1965年7月5日陈毅副总理视察石河子时留下的动人诗篇.它既是石河子崛起的真实写照·又昭示了石河子灿烂的明天。戈壁惊开新世界石河子原是一片人烟稀少、野兽出没的戈壁荒漠,解放前只有十几户人家·几十口人。新中国开国大典的礼炮声响过不久·195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和一兵团六军的一部,肩负着“屯垦戍边”的光荣历史使命·在王震司令员率领下,进驻玛纳…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逐渐建立以股份公司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制度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解决了所有者的分散化、多元化与经营的一元化之间的矛盾,实现这一分离的关键是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一套委托代理关系和确保委托人目标实现的有效制衡机制。一、现代股份公司内的三方制衡关系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的所有权、决策权和管理权,并不是集中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家族中。相反,所有者、决策者和管理者构成了三个不同的行为主体。三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制衡关系。这种结合就是所谓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在这一结构框架中,股东或投…  相似文献   
13.
一、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在迎接新世纪到来之际,世界各国都把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放在首要地位。其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更强的一代新人。邓小平同志早在1985年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在这里,邓小平同志将劳动者的素质和知识分子的数量与质量看作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无疑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它符合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4.
“驴友”间民事法律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户外自助旅游这种更为自由和休闲的旅游方式已成为民众追求的热点.但与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却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从2005年河北随团旅游期间海滨溺水事故到2006年的“自由行”游客海滨溺水案、横江漂流溺水事故、广西南宁“驴友”洪难案到2007年的“一队员徒步期间猝死”案件(中国首单户外运动保险纠纷).这些案件的发生给热爱自然与广交好友的“驴友”出行带来一道道无形的障碍。在此.本文仅对“驴友”间民事法律关系进行分析.期望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赵润琦  马荣 《人民论坛》2011,(11):186-187
以人文型哲学立场研究价值问题,是价值哲学研究的独特视角,从人的生存和发展出发对价值本质进行界定,是价值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价值是表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及意义,以及对象物对人的作用和意义的哲学范畴,是人的超越性本质的集中体现。人是价值的核心和本质,价值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意义追求。  相似文献   
16.
以人文型哲学立场研究价值问题,是价值哲学研究的独特视角,从人的生存和发展出发对价值本质进行界定,是价值哲学研究的基本思路。价值是表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及意义,以及对象物对人的作用和意义的哲学范畴,是人的超越性本质的集中体现。人是价值的核心和本质,价值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意义追求。  相似文献   
17.
马荣 《学理论》2012,(8):19-20
庄子和萨特都将自由作为自己探讨的核心问题,他们都把自由作为哲学思想的基本问题。但因两人所处历史、文化、地域等多方面的差异,因而在对自由的具体规定和把握上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和政府领导既对铜陵发展循环经济问诊把脉,又站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国际化的高度,对我国下一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了许多有开拓性、发展性与创新性的中肯意见,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厘清了一些思路,开拓更为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康德局限于经验知识之中,将自由意志看作假设,不承认人有智的直觉,他对道德的考察只是逻辑思辨地考察。牟宗三引进德性知识,断言良知的呈现,坚持认为人有智的直觉,能够认识到自由意志,对道德的考察应是体证式的考察。康德看重先验的道德法则,贬低经验性的情感,而牟宗三立足于良知的活动性原则,从应然与实然统一的角度,借助于儒家的道德“工夫”论肯定了情感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康德在解决至善问题时设定了上帝的存在,牟宗三则借助于无限自由心(良知),强调德性与幸福的“诡谲的相即”,解决了圆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荣 《人民司法》2012,(10):100-103
抵押权系设立在所有权之外的受法律保护的其他物权之一。按照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的规定,抵押权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对不动产抵押物权利是否真实完整的审查义务在房屋登记部门,作为债权人,在设置抵押权时其审查义务不应含括债务人在办理他项权证过程中的违法或者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