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谓学习型社会,是指社会所含的多种“细胞”都应当建成学习型,如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等,而学习型企业自然包含着学习型区队(车间)、班组、员工及学习型家庭等许多单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员工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使企业同时也使自己具备竞争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科学领域看,现代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于政治原因而被冷落的梁实秋在中国大陆形成一股"雅舍热"。梁实秋在中国大陆几乎是被重新发现的。一个与"乏走狗"不同的崭新形象-- 浪漫情种、自由文人、散文大师、翻译大家、著名教育家。对梁实秋除了重新评价还伴随着一种重新发现。这正是梁实秋的当代文化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TD-SCDMA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影响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并对企业自主技术创新战略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为防止衰老而保持文化整体的灵活性、模糊性,在整体结构各部分的均衡、调和与相反相成中运行,注重继承性、连续性、传述性,构成了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模式。西方文化作为一种正常发展的文化,必须时时否定旧有,其文化与文学是在整体结构各部分的精确性、片面性、极端性对立斗争中,以批判性、否定性与跳跃性的形式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为"革命家"似乎成了定论,连《现代汉语词典》在注释"革命家"一词的时候举的例子都是鲁迅。但是通过对鲁迅一生为人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鲁迅一直是坚守在文化思想与文学艺术领域的思想家,而不是一个为推翻旧的社会制度以及反动政权而从事实际活动的革命家。而且鲁迅在实际活动方面的弱点,恰好是他作为思想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以纠正关于新文学不过是对西方文学的摹仿而中国传统文学才是中国人独创的偏见,正如西方以这种偏见对待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而最终发现这一世纪的俄罗斯文学无比辉煌一样.诺奖对当代的钟情必然会带来对现代的重估.当然,莫言的幸运及其文学天才是其获奖的内因.他将高密东北乡当成中国乃至人类苦难的缩影,创作技巧的繁多及文学语言的繁丽,使其区别于一般的乡土文学.莫言并不是正统儒道传统的文化承担者,而是在寻根中张扬了东夷文化的原始感性与高密民间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所谓公证是指国家公证机关按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申请,对其民事法律行为,或者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证明其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种非诉讼活动。公证制度作为国家法律制度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墨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虽然受到孔孟、老庄的潜在影响,但在公开场合,是批孔孟、反老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认为鲁迅是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者,也不无道理。但是,鲁迅对于墨子及其推崇的大禹,却情有独钟。在《非攻》、《理水》等小说中,鲁迅将他们描写成“中国的脊梁”,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这种巨大的反差既可昭示鲁迅思想性格的为人忽视的某些侧面,又可以引导我们全面把握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因此,鲁迅与墨子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和精神指的是通过致中和的中庸之道达到消除任何片面性而保持整体性的一种文化精神,而分析精神指的是对事物进行精确分析乃至对文化整体进行分化、分拆从而导致裂变、冲突的文化精神。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表现在中西文化的各个领域。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文明战争预言,是西方二元对立思维的产物,而要免除文明战争,就要将视野转向推崇二元中和的中国文化,以彼此兼容、取长补短的和合姿态而不是对立姿态来看待其他文化。  相似文献   
20.
生活审美化的追求首先就是将审美注入日常生活,而马克思恩格斯所写的论著行文中充满艺术性的文采与浓郁的诗意。更重要的是,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的第一需要作为共产主义理想,就是劳动不再是异化劳动而是充满了审美愉悦。然而,同是审美的人生观,马克思恩格斯的审美人生观不同于庄子与尼采的审美人生观,庄子之审美人生观的消极被动是与农业文明相联系的,尼采之审美人生观的强力意志是与工业社会的竞争相联系的,而马克思恩格斯的审美人生观则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即以审美代替竞争成为社会发展的车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