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96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56篇
综合类   19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回溯推理逐渐为国内学界所关注,而学界对其基本概念、特征、模式的研究已是初成体系。本文在回顾了目前关于回溯推理的整体研究状况后,以对现实案例的分析入手,探讨了回溯推理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状况,从而引出对当下回溯推理的反思。  相似文献   
272.
周长军  吕欣 《法学论坛》2007,22(5):117-122
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宏大工程中,刑事司法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因而对发端于西方且正试行于我国实践中的恢复性司法模式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会议围绕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实践模式、具体运作及其引入中国的可行性等五个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73.
以宽严相济政策来审视当前"面广量大"的缓刑,不难发现由于利益驱动、社会关系以及法律漏洞等原因,缓刑适用时缺乏明确的界限标准,执行中有关部门缺乏沟通,考察中缺乏有效监管,涉黑(恶)案件中适用不够慎重.为发挥缓刑的应有作用,对缓刑应当标本兼治:治标之策主要是建立案件追踪制度,规范执行程序,用足用好建议撤销权,加强量刑建议权和抗诉权;治本之策主要是消除背后的利益驱动,完善程序和实体立法,增设考验期满前考察机关的鉴定程序,建立科学可行的执行体制.  相似文献   
274.
和谐警民关系背景下的民法理念与公安执法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中,迫切需要公安机关从战略的高度、以辩证的方法重视公安执法工作。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以民法理念审视当前的公安执法工作,有利于促进公安执法的公平正义,有利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275.
治安案件调解作为结案的一种方式,对于平息当事人的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治安调解是当前公安工作的重要课题。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情和治安纠纷案件的特点,探讨民间法引入治安调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得出将民间法引入治安调解是破解当前治安调解难题的一种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76.
警察心理咨询是我国警察心理健康维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当今四种新兴的心理咨询模式,探索其针对警察心理咨询所能起到的作用,评估这些咨询模式在公安机关的可行性,为警察心理咨询工作进一步开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7.
从海外中国研究到中国研究的变化,与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以及中国的学术研究状况密切相关。近代中国学术成就的启示以及西方理论在面对中国经验时的局限,促使了实践和经验取向的中国研究成为知识界的一个共识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78.
民主是由社会主义基本性质决定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确立和发展的必经之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三者是相互一致的,但又有层次的区别.它们确认、实现和保卫社会主义民主,使之稳固与不断地向前推进.为达致此目的,必须以提高全体人民的当家作主意识、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公仆和执政为民的理念,以及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自身机理为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7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两抢一盗"犯罪率越来越高,从经济学角度,通过抽样调查研究,分析"两抢一盗"犯罪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两抢一盗"犯罪行为的成本大于收益。这一结论可以警示潜在的犯罪人,以期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0.
林明鲜  杨金龙  吕如敏 《学理论》2009,(32):147-149
围绕大学师生关系,很多现行研究指出大学师生关系淡漠,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师生关系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本文根据在山东工商学院抽样调查所获的269份问卷数据,对大学师生关系形成的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大学师生关系受到学生的年级、年龄、性别、性格、师生交往方式和学生的师生关系自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所有研究的因素中学生的年级、性别是决定师生亲密关系的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对大学师生关系的研究应从大学自身的独特的特点着眼,不能简单的概括为交往不密切、不和谐或淡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