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课堂师生话语权的实然表现在教师独享课堂话语权、学生的"伪话语权"、教师分配学生的话语权这几个方面。探析课堂师生话语权实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权威的泛化、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评价机制的单一。实际上,任何过分强调教师话语霸权或学生话语缺失的理论都是过于片面的,师生话语权是可以通过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实现共享的,这才是课堂师生话语权的应然。  相似文献   
123.
监护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但我国现行的监护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文中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4.
目前我国工会组建有两个难题:一是组建率指标过高而挫伤工会干部积极性;二是宣传内容陈旧,阻碍了工会组建工作的前期开展。因此,必须合理制定组建率指标,以树立工会干部的建会信心;同时也要创造因企制宜的工会宣传方式,让工会宣传真正能触发企业的建会热情。  相似文献   
125.
张丽娜 《当代韩国》2012,(1):119-128
朴趾源研究是韩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总体上看,研究队伍中名家济济,以汉文形式发表的研究成果较多。学界对朴趾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思想、小说创作上,《热河日记》是研究的一个焦点。对于朴趾源诗歌、散文和《燕岩集》的整体研究有所欠缺,全面、系统、客观地研究评价朴趾源在韩国文学史、思想史上的地位的专著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126.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隐私权的保护制造了很多问题。通过立法保护网络隐私权是一种很重要的保护方式,但我国现行的针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本文针对立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27.
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下,作为一名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方法和技巧的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比教材内容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课上把握时机,采用灵活多样、学生乐于接受而又简便易行的教学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对调控教学进度和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均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8.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对人民利益问题有过重要论述。面对新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人民利益观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有更宏大的理论框架支撑,更具人文关怀,同时更具实际操作性。以胡锦涛为首的新的党中央强调人民利益的实现是个动态的过程,提出要深入研究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调整,并开创性的提出利益补偿理论,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处理利益关系问题的能力。通过建立健全人民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与权益保障机制,实现人民群众利益关系的制度化、法制化与规范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立大致均衡的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29.
诱惑侦查在索贿犯罪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诱惑侦查在贿赂犯罪中的适用限定为"犯意明确暴露"且主观恶性和客观危害性较大的索贿犯罪为宜。在索贿犯罪中适用诱惑侦查,不仅有必要性而且有可行性。索贿犯罪中适用诱惑侦查应遵循人权保障原则、最后手段原则、诱惑适度原则。可以将"有证据证明存在索贿故意"和"被索贿者同意协助"作为诱惑侦查的启动条件。应加强索贿犯罪适用诱惑侦查的程序法规制,完善诱惑侦查中证据的收集规则,建立更加严格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30.
Conclusion In spite of the wide variety of sentencing options available in Kenya, the courts overwhelmingly choose to sanction by imprisonment. Even default on the payment of a fine can lead to a prison term where extramural penal employment would at the very least be more economical and more beneficial to the community. In my view, the main purpose of penal policy is to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the offender to reintegrate himself or herself into society and to rectify the damage both to the victim and to society caused by the crime. Imprisonment frustrates these objectives and should be reserved for habitual serious offenders and for grave offenses that do not readily lend themselves to alternative sanctions. Even in such cases, however, compensation can be ordered in addition to a prison term.Settlement, restitution, and similar approaches should become routine for all minor offenses. Putting primary reliance on alternative sanctions should produce considerable savings in costs and in manpower, alleviating some of the pressure now experienced by an overburdened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o derive the greatest benefit from alternative sanctions, we need also to review and integrate indigenous traditions of community-based dispute resolution into the statutory structure.This is a revised version of a paper presented at a sentencing workshop organized by the Society for the Reform of Criminal Law, the Legal Resources Foundation, and the Law Development Commission, Victoria Falls, Zimbabwe, September 1–5, 1993.I am grateful to Professor Daniel Van Ness, Legal Advisor on Criminal Justice to the Government of Malta; and to Madeleine Sann, Director of Publication,Criminal Law Forum, for their suggestions.M.S., Vikram University (Ujjain, India) 1968; LL.B., Vikram University 1975; LL.M., University of London 19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