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50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5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4篇
法律   665篇
中国共产党   209篇
中国政治   499篇
政治理论   131篇
综合类   76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61.
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的一面,犯罪市场也不例外。本文运用经济学和犯罪学知识对犯罪市场的客体、主体、交换、供求关系、存在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把握犯罪市场的特殊性,从新视角认识犯罪行为,进而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犯罪对策。  相似文献   
62.
岷江上游地区晚全新世以来环境变迁与民族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然伴随不同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对这一现象的产生一般从政治、经济、战争、饥荒等角度加以解释,而环境因素的作用一直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忽视。本文以岷江上游多民族分布地区为例,分别论述岷江上游地区晚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和民族迁移的历史,并由此探讨环境变迁与民族迁移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环境变迁对岷江上游地区民族迁入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向干旱寒冷气候的变化迫使当地民族向气候适宜地区迁移,另一方面是由于气候的突变引起的洪涝灾害以及资源缺乏等使农业生产力降低,从而促使社会动乱并导致民族迁移。  相似文献   
63.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行政机关在行政活动中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判断并自行决定是否行为以及如何行为的权力。奉行“无法律则无行政”的古典行政法治主义者并不承认政府有自由裁量权,事实上行政自由裁量权与行政法治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实质意义的行政法治承认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但同时对之进行合理监控,从而提高行政机关的服务水平及依法行政的层次。  相似文献   
64.
信息技术融合与发展为科技创新模式嬗变提供了新机遇.主要介绍了欧洲Living Labs网络、Living Lab创新模式,包括其概念的提出、发展历程和组织模式,并以马德拉Living Lab为案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这种以用户为中心、整合与协同各创新要素、搭建面向应用的创新平台的创新方式,与北京城市管理科技应用创新园区(AIP)的探索殊途同归,经验可供借鉴.欧洲Living Labs网络对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创新型国家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也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5.
德国近五十年刑事立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钢 《政治与法律》2020,(3):94-112
自1969年德国刑法大改革至今的五十年间,德国的刑事立法活动非常频繁。在此期间,德国立法机关不但对《刑法典》总则犯罪论部分的规定进行了彻底的修订,而且针对犯罪的法律后果以及刑法分则乃至附属刑法中的诸多罪名进行了持续的改革,在恐怖主义犯罪、妨害公务犯罪、毒品犯罪以及保安监禁等领域尤其如此。整体而言,德国立法者在过往半个世纪中日趋侧重功能主义的积极刑事立法观,导致德国刑法逐步从传统法治国背景下的法益保护法和市民防御法转向以社会控制为主导的国家干预法和社会防卫法,造成了诸多难以与现有法律体系和学说理论相协调的象征性立法。我国应当从德国近五十年的刑事立法中吸收其先进经验,对其中的弊端也要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66.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主要奠基人和长期从事政法工作的国家领导人。也是党内坚决主张法治的第一人。董必武1975年病逝,其法制思想虽然未能在当时得到有效实施,但却对当代中国法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当前长江下游水域治安问题突出,侵财性案件较多;非法采砂的行为屡禁不绝;群体性事件和水上治安灾害事故突出。在治安管理过程中面临着执法依据不全、管理体制不顺、水上警务保障不足的困境。  相似文献   
68.
宁松  王志华 《河北法学》2007,25(1):188-193
法官在关键证据的认定中会出现利益偏差并导致证据认定结论出现差异,这主要是对利益进行衡量的结果.利益衡量方法有助于提升法官的认证能力,但由于法官运用此方式的不规范性,因利益衡量偏差导致司法不公正的现象比较突出.利益衡量方法作为法学方法论,应当运用到法官证据认定环节.规范法官认证中的利益衡量应首先把握价值衡平方法,并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前提下依据不同诉讼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political similarities—that is, homophily between political actors at the local level—affect pattern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an emergency response situation. While the field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has focused on implementation‐oriented arrangements among key stakeholders, few studies have systemically investigated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s led by political actors, especially following catastrophic events.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a dyadic tie with political homophily boosts local responders’ ties with other agencies during emergencie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political solidarity, formulated by chief elected officials of municipalities and council members, can broaden the scope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llaboration by mitigating institutional collective action problems at the local level. This research presents a critical recommendation for emergency managers that interlocal collaboration for timely response to a disaster is attributable to political similarities that facilitate frequent interlocal interactions through formal and/or informal agreements.  相似文献   
70.
The study aims to demonstrate how cover pictures and verbal texts are congruent with each other in presenting the Zen master Huineng in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Platform Sutra. The focus is on the interpersonal/interactive meanings and the analytical tools adopted are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Kress and van Leeuwen’s visual social semiotics.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sual techniques employed to depict Huineng on the book covers are in consistency with the verbal choices adopted to present Huineng in the translated texts. While the medium to close shot and eye-level angle complement the choice of speaker-plus “we” as dominant interactive subject person, and qualified statements and polite suggestions/commands in Wong’s translation, the very long shot matches the use of speaker “I” and addressee “you”, and categorical statements and direct commands in Cleary’s translation. In this way a consistent image of Huineng is presented in each translation: friendly and willing to be close to the viewer/audience in Wong’s translation, but authoritative and distant in Cleary’s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