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86篇
外交国际关系   74篇
法律   451篇
中国共产党   612篇
中国政治   625篇
政治理论   177篇
综合类   21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于宏源 《欧洲研究》2015,(1):21-34,5-6
科学家团体正在不断为专业领域的全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专注于北极研究的科学家团体是人类提高北极认知的基石,同样也是了解北极环境的重要渠道。正是通过这些科学家的研究,客观存在的环境因素和自然现象才能成为社会存在,他们建立起来的理论才能够被社会理解和接受,也由此进入北极政治的议程。与北极相关的科学研究旨在认识和把握北极治理现象背后的规律,同时也为北极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性建议。与哈斯强调的知识共同体的权力过程不同,本文聚焦于科学家团体的知识和规制两种作用,表现在北极治理上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极地问题的知识化;二是北极事务的规制化。这两重作用体现在北极事务的议程制定、议题确定的过程以及阐述、实施和评估政策的交互作用中,并且推动了极地治理事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2.
于惠中 《工友》2011,(12):60-60
冬天吃猪蹄在民间一直被认为是大补气血的食疗佳方,中医认为,人到了一定年纪,肾精虚损、腰酸腿软、驼背、步态蹒跚等现象就会发生,这时如食用猪蹄,能使双脚有力,填肾精而使腰脚健。猪蹄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83.
"我们把人大代表比作‘鱼’,那么选区的选民就是‘水’。鱼儿离不开水,鱼水关系密不可分,人大代表必须兑现‘人大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的诺言,而人大常委会机关就要做到‘服务代表为人民’,尽最大努力为代表服务,创新代表履职方式,使其服务选民多样化,让百姓得到实惠!"临沂市兰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谢华东说。近年来,该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积极搭建代表履职"四  相似文献   
84.
<正>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近十年来,税收改革发展大事要事叠加,从税制改革到减税降费,从为国聚财到税费服务,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税务局(以下简称大连市税务局)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税收改革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一次次大考中练就了硬功夫,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相似文献   
85.
86.
民间外交注重通过民间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建立超越现实政治经济利益的人民友谊。这种基于人类文明共同理念的交往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社会基础,为国家间关系和国际合作奠定了稳固基础。民间外交主体具有人民性和有限性的特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民间外交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新形式、新特点。伴随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等各个领域的联系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界也在国家对外交往活动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多元化与网络化日益成为中国民间外交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7.
仪式婚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海涌 《法学》2007,(8):115-121
举行结婚仪式是我国延续千年的传统习俗,建国后我国《婚姻法》将仪式婚一举废除,对仅仅举行仪式的"结婚"一律不予承认,由此产生的事实婚姻长期困扰着司法界。仪式婚虽欠缺登记要件,但如果当事人具备了结婚的实质性条件,那么在法律上仍按未婚对待显然是对社会现实的漠视。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结婚仪式的公示作用,这种传统习俗可以对现代婚姻制度的实施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建议对仪式婚予以弱度保护并建立转正制度,这将比彻底否认仪式婚的法律效力或建立补办登记制度更切合中国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88.
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断翅膀/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不是一切火焰/都只能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夜/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相似文献   
89.
于海涌 《法学杂志》2007,28(5):47-50
学界关于物权行为理论的争论至今不休,根本原因就在于物权行为理论本身仍然是不完善的,其独立性和物权行为的无因性都有值得检讨之余地.如果物权行为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那么它就应当能够轻松地回答这些追问.  相似文献   
90.
白寿彝是20世纪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一代开拓者。白寿彝的学术人生经历过由进步学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白寿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其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揭示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贡献,探讨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主流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发展。白寿彝结合自己的学术实践,对于中国民族史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重要意义也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