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4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内涵及其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诉讼根源于对刑事实体正义的追求 ,对国家刑罚权的有效限制而形成的程序的可操作性使得刑事诉讼实现了从追求实体正义到程序公正的转变 ,而程序公正的本质内容是控、辩、审三方形成的“等腰三角结构”的有效制约机制。效率作为程序的外在价值对刑事诉讼程序公正的限制要求刑事诉讼在保证控、辩平等的前提下 ,创设控诉进攻、辩护防御以及以尊重被告人自由选择为关键的简易程序机制  相似文献   
22.
<正>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宪法修正案》第七条确立“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标志着我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策的付诸实施。这也是经过十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后作出的最佳决择。通过多年实践得出结论:只有建立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下产生的一些不利生产发展的弊端,这是因为与计划经济相比较,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3.
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第82条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这里有一系列对当事人的提法及其诉讼权益问题。本文仅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和认识。(-)我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即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有关当事人和受刑事追诉者的名称使用不够完善,叫法不太准确。究竟在什么时候称为“犯罪嫌疑人”,什么时候称为“被告人”,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