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传统的中西方文化由于体系、经济形态、维系社会的基础、地理环境以及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治国模式上的根本差异。概言之,中国传统的治国模式为礼治,即以统治者制定的伦理化的法律或法律化的伦理规范调整社会关系,强调政治社会化、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12.
于语和  于浩龙 《法学家》2005,2(3):55-62
习惯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纠纷解决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人们遵从习惯多于遵从法律.本文以个案为角度,探讨了在民间纠纷调解中民间习惯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发生机制.从调查的案例得出结论,习惯的最大作用在于受到广泛的认同,通过习惯解决纠纷有利于执行.文章结论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应当注重发挥习惯的作用,应当承认习惯的效力.  相似文献   
13.
《村委会组织法》规定了村民享有罢免权,但是该法对于村民行使罢免权的具程序规定较为粗疏和抽象,造成了村民在现实中行使罢免权时受到重重阻力。完善罢免程序宜降低罢免决议通过的门槛,简化罢免理由;构建罢免程序中的回避制度,确保程序公正;明确罢免程序的具体步骤和时间限制;建立健全对于阻挠罢免权行使的行为的惩罚机制,将对村民行使罢免权的保护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与发展,影响犯罪的各种因素也不断突变,犯罪现象的发展变化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犯罪率的急剧上升与高位徘徊并存,犯罪的地域重心逐渐发生偏移,犯罪主体日益多元化,新的犯罪类型不断涌现。本文即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犯罪案件的诸多特点进行考察,以期对犯罪预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代官方经济学理论即凯恩斯主义对西方经济法的产生、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西方经济法的发展对西方市场经济的规范和完善有着积极的作用。明乎此,对我国加强经济法的学科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试论“无讼”法律传统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消极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语和 《法学家》2000,(1):113-117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法律文化,无论在思想上和实践上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即是延续几千年的“无讼”法律传统。“无讼”作为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对后世影响很大,是我国今天法治建设的巨大障碍。为了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克服“无讼”法律传统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文仅就“无讼”法律传统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消极影响作一剖析,刍荛之言,就正方家。...  相似文献   
17.
日本曾经在很长的时闻内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视为圭臬,其法律制度基本照抄了《唐律疏议》和《大明律》的主要内容。近代以来,日本人逐渐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性反思,转向学习西方法律文化。并试图将日本法律文化推向整个亚洲。20世纪以来,日本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由学习转向了研究,许多中国法律史研究著述出现,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态度逐渐转向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由于政治学和法学研究对象的相关性和研究方法的相似性,二者关系密切。纵观西方政治学和法学二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自古希腊时期至 19世纪,二者融为一体,但合中有分;自 19世纪至今,二者各自独立发展,但分中有合。历史地考察西方政治学法学的关系,探寻二者的分合轨迹,对于政治学和法学学科的协调与发展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相遇是近代以来的事情。而在这两种文明相碰撞的过程中,由于发展向路、文化内核的差异和发展阶段的错位,使人们产生了一种误解,那就是中国传统的东西是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腐朽的,而西方的东西则都是进步的。通过对理查德·扎克斯的《AnUnderground Education》和田涛等的《接触与碰撞:16世纪以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两本书进行分析,以中西法律文化文切入点,反射出这种误解的存在,并对之进行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舅权曾经是社会权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氏族中舅舅对外甥享有绝对的权力,包括社会规则、生产技能、生活知识等各个方面,舅权对氏族中男性公民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的过程中,舅权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当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结构最终确立的时候,舅权变得日益弱化了,但并没有马上消亡,而是与父权一道在维持社会的平衡当中发挥着作用。本文即拟通过对我国少数民族当中普遍存在的的舅权现象进行分析,从舅权在民间规则当中的多种体现、舅权产生并存在的原因和舅权的特点三个方面对舅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