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立足当下中国的现实状况,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谛,从多角度、多层面、多视角切入。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是:理性把握研究与宣传的关系;对社会思潮的积极回应与应对;认识其复杂性与难度,避免简单化倾向;做到通俗化,避免庸俗化;认识到大众不仅仅是受众,也是教育者。  相似文献   
12.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规范性,目的在于检讨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的问题,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原有基础上更系统地发展。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规范性,有五个维度:体系意识与问题意识、泛化倾向与聚焦整合、借鉴发展与自主发展、本土关怀与世界视野、学术沉寂与争鸣繁荣。此外,还需优化外部环境和学术生态,特别是需要研究者树立自觉意识、勇于承担责任、运用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代玉启 《党政论坛》2009,(23):43-45
意识形态建设不仅仅是思想领域的问题,而是关乎全局的大问题。意识形态建没的目标确立和长远规划,不应只从意识形态自身着眼,而应从整个国家、执政党和社会等宏观层面把握。我们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全局高度、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古已有之,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人类社会实践和阶级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在我国产生.20多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代玉启  朱进 《学习月刊》2013,(19):33-34
最近.中央电视台举办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他们质朴的形象感动了亿万观众。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将公民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项重要工作专门提出.体现了党对公民社会责任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在公民社会责任感上存在的难题亟待解决.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近年来.我国社会中涌现出的“最美现象”不断凝聚成中国精神的“最美剪影”和“最佳注脚”.也为民众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契机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6.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民生视角,不仅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关注民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诉求,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重要启示,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民生时代,需要我们立足民生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浙江省在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摸索出了许多丰富的实践样板,如创建党建示范带、编织党建共建网、打造网格化小组、构建智慧服务圈等内容。这些实践经验充分体现了互联互通、共享共创的特点,以“互联共享”为特色的浙江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逐步形成,该模式的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树立“协同共享”的理念意识、发挥“大党建”的格局引领、建构“网格化”的治理模式、依托“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借鉴浙江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重点要发挥共建合力、推动责任落实、彰显区域特色、借助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前途和社会的稳定,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重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协作机制,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建设要顺利推进和有序进行,需要具备一系列的保证条件,在经济建设之基础上,尤其需要思想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其中,思想建设是灵魂,政治建设是主导,文化建设是基础。思想建设中尤以思想路线建设为要;政治建设则应继续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文化建设包括道德观念、文学、教育、艺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建设不仅仅是思想领域的问题.而是关乎全局的大问题.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确立和长远规划,不应只从意识形态自身着眼,而应从整个国家、执政党和社会等宏观层而把握.我们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全局高度、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来研究和谋划意识形态工作,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