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3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文章从玄学、佛学、法家学说和儒学四个层次入手,剖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学世界观的内涵、相互关系以及对法和法学发展的影响。指出多元化的法学世界观是该时期立法和律学研究的基础,也是隋唐时期中国法律走向昌盛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62.
日本法律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法律文化的含义目前,在日本对法律文化(亦称"法文化")虽尚未形成一个比较统一、完备的概念,在法学教科书和法学辞典中也找不到这个词以及关于该词的解释、说明,但法学界对此已作出许多有益的探索,发表了一些专著和大量的论文。从这些著作和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学者对法律文化的含义大致有四种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法律文化表示的内容虽然主要是法律制度、设施等,但基本精神植根于人们的观念、意识中。东、西方法律制度之所以不同,是由于法律所得以产生、发挥社会功能的文化背景不同。而这种文化背景的一个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基本的因素,就是人们的法律意识或法律观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  相似文献   
63.
说到新中国的中国法制史研究,就必然会提到张晋藩先生,张先生的名字,与中国法制史是连在一起的。第一,张先生创造了许多引领中国法制史领域研究、中国法制史学科发展之第一的重大事情。如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那时先生才20多岁,就在国家级重要刊物和报纸上发表法制史专业的学术论文;在上世纪60年代学术环境最为艰苦的时候,先生就着手带领团队编写了3卷本的《中国国家与法权通史》的教材;在1979年,先生除了参与筹办中国法律史学会的成立之外,第一个提议编写中国法制史多卷本的设想,并在大会上提交了《中国法制通史》的编写设想和大纲;在1979年底1980年初,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着手编写一套4卷本的《中国法制史》教材,这在当时中国是第一个的。  相似文献   
64.
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初 ,在引入西方刑事诉讼法学成果 ,对中国传统司法体制和律学进行改造的基础上诞生了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夏勤的《刑事诉讼法要论》、陈谨昆的《刑事诉讼法通义》、徐朝阳的《中国诉讼法溯源》等著作对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大多留学日本 ,所以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 ,无论是框架体系、基本内容 ,还是概念术语 ,都深受日本刑事诉讼法学的影响 ,在理论深度和研究方法上也带有比较幼稚的痕迹。  相似文献   
65.
秦汉律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勤华 《法学研究》1999,(5):123-135
中国古代律学是中国古代法学的主体部分,也是其主要的表现形态,是中国古代学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立法发达到一定程度,语言学、文字学、逻辑学等有了相应发展以后的产物。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立法的进步以及中国古代语言学的发达,就已经出现了对立法事件、某些?..  相似文献   
66.
清代著名律学家薛允升著《唐明律合编》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法著作,它在比较唐、明律条文的优劣时,旁征博引诸子各家经典、历朝各种法律、明清各家律学,并提出了自己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发展的独到见解。文章指出,《唐明律合编》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法作品,但与现代比较法学在内容、精神、体例以及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距,带有中国传统律学的深刻烙印  相似文献   
67.
唐代,是中华法律文化的鼎盛时期。以律、令、格、式为表现形式的法律体系发达、完善;以《永徽律》等为核心的法典,条文简洁、规定明确、逻辑完整;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律疏",对法典的制定过程、立法宗旨、基本内涵、条文沿革、法意法理和实施要求,注疏详尽、阐述透彻、通俗易懂;法律体系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实施也比较充分、有效。而光辉灿烂的唐代法律文化,并不是有唐一朝的产物,而是从夏商周以来华夏大地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法律知识、法律智慧叠加的成果。以此千年发展线索为契入点,对唐代中华法律文化的民族元素进行梳理,阐述多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法律文化的精神,在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具有突出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8.
何勤华 《检察风云》2014,(10):36-37
《摩奴法典》(Manava-Dharma-Sastra,也有的译为《摩奴法论》)是婆罗门祭司根据吠陀经典、累世传承和吉来习俗编成的教法典籍,是伦理、宗教、法律规范混合物,以诗歌体写成,约成于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二世纪,是印度法制史上第一部较为正规的法律典籍,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它较全面地论述了吠陀的精义,规定了以种姓制为核心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69.
站在新世纪的渡口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向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发出了进军令 :繁荣法学研究 ,推进依法治国。此时此刻 ,我们不仅为新千年的到来而欢喜 ,为山东法学的易名而兴奋 ,而且更为肩负神圣的使命而自豪和骄傲。航船已经扬帆 ,我们只能勇往直前 !在此 ,本刊特邀在庆祝中国法学会建会 50周年大会上受到表彰的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畅所欲言 ,谈一下学习中央领导题词的感想 ,并就新世纪法学研究的方向性问题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70.
唐代律学的创新及其文化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唐王朝初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进步,以及立法发展,法律教育展开,法学世界观进一步成熟的环境下,唐代的律学研究也进入了昌盛时期。其表现为:官方以及私家编纂的律学著作琳琅满目;以儒学为核心、综合各家精华的正统法学世界观全面渗入律学研究之中;法律体系的理论进一步成熟;(体现立法学成果的)法典的结构更为合理;刑罚(五刑)的体系更加完善;刑法的基本原则更为丰富;对专门的法律制度的研究更为深入;对律文的注释更为全面;对法律名词概念的解释更为精密;律学研究的方法也更加多元;等等。本文受主题限制,仅就唐代律学的发展创新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