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建立廉洁的政府形象取信于人民——纪念周恩来一百周年诞辰傅琼周恩来总理在位26年中时时用行政廉洁去教育广大行政人员,要求各级行政机关树立廉洁的纪律严明的人民政府形象,以取信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必须是“廉价政府”。这是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2.
傅琼 《重庆行政》2008,(3):82-84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镇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有97个农村村民小组,通过30多年的努力开发,现在剩下了10个村民小组,4万多农民转变为了市民。虽然,大多数人农民发生了变化,住进了城市市民公寓。但要使他们真正地融入城市社会,真正地认同城市社会,这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城镇化  相似文献   
23.
政府作为突发事件管理的核心,其对突发事件的定性、决策等会影响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治理效果。面对突发性事件,政府在进行管理时往往面临着问题结构不良、危害峰值的难于预测、可用资源有限等难题。由于突发性事件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和快速的蔓延性,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出可行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来减缓危机的蔓延、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成为政府面对突发事件的首要问题。对此,本文提出突发事件临界管理的概念,来探讨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如何高效处置,以减少危机的危害,这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4.
萨维尼是19世纪历史法学派的核心人物。在他的主要法律著作中,《中世纪罗马法史》尚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兴趣,无专门介绍,这实是一大憾事。因此,梳理法国著名学者基佐对该书的解读思路,可为我国学界进一步研究萨维尼及其学派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2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肩负着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政治素养人才的重大使命。当前,改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方法具有紧迫性。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入手,课堂上巧妙组合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课外借助互通性平台进行补充,是改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方法的两大基本技法。  相似文献   
26.
针对当前大学生文明素养滑坡的现象,指出了礼仪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功能和坚信策略.  相似文献   
27.
透明政府建设是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琼 《理论月刊》2006,(1):133-135
透明政府建设是指在公务活动中向社会公开除法律禁止公开外的一切政务信息,并由此采取的一切措施。透明政府建设源于对权力监督与制衡的探讨,依据宪法、法律、法规,有利于公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避免公众对政府意图的误会,促使公共目标的实现。因此,透明政府建设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8.
县(市)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初探傅琼一、命题的由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指出,要"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切实加强农业,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这是党对发展农业重要性的新认识,是对发展农...  相似文献   
29.
家国情怀以"家国同构"为思想渊源,熔铸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是大学生承袭爱国主义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文化基因及重要保证.立足青年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现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培育大学生孝善感恩意识,以理想信念内生动力、培育大学生责任担当理念,以民族文化为支撑、养成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是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30.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然而,礼文化又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五千年的儒家文化发展史,也是一部礼文化的兴衰史。纵观历史,礼文化在荣辱具存、爱恨与共中曲折发展至今。是什么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千年不朽,作为文化的传承人,当代的中国大学生,其现实生活中的礼仪现状却着实让人担忧。又是什么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礼仪观念,导致了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国,新一代大学生在礼仪素质上的缺失。本文将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