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法律   69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在职警察培训对提高广大警察的素质,灵活地培训各种应用性专业人才,推进警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岗位培训、新警培训、短期培训、晋升培训等不同形式。搞好这类培训工作必须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加强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培训与职务、警衔晋升一体化等工作。  相似文献   
82.
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的批判性重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的未决羁押适用的目的失之偏颇;不是一个例外,而是一种常态;缺乏比例性原则;期限具有不确定性;羁押措施滥用;超期羁押现象严重;场所设置违背中立性原则;救济功能缺失等等。实际上,未决羁押应当受到比已决羁押更加严格的司法控制,因此,必须对我国未决羁押制度进行制度性、法治化的改造与构建,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封闭的司法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83.
任意性和真实性是口供的两个基本特征。基于对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诉讼价值的诉求和对口供特征的尊重,既要首肯侦查人员获取口供的权力,又要通过限制“权力”或扩张“权利”,寻求刑事诉讼双重价值的平衡。口供作为追究犯罪的重要裁判证据在侦查程序中的获取具有社会安全秩序意义上的正当性,但考虑到口供获取过程的特殊性,遵循正当程序的要求,应当对口供获取的原则、方式、时间、地点、程序等予以全面规制。沉默权是讯问制度中犯罪嫌疑人应当享有的重要权利,辩诉交易则又是犯罪嫌疑人打破沉默、自愿供述的激励机制。一套完整的侦查程序中口供获取与人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有待于我们在刑事诉讼法之再修改时予以构建。  相似文献   
84.
未决羁押制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美、法、意、日等国家的未决羁押制度融入了法治的理性,未决羁押基本上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并在程序与实体上均由法律加以控制,从而较大程度地防止了对羁押权的滥用,对被羁押人的人身自由等合法权利给予了较为充分的保障。相比之下,中国的未决羁押制度已经越来越凸现出诸多的根本性缺陷,制度的借鉴与重构成为司法改革之亟需。  相似文献   
85.
冀祥德  赵元英 《法学论坛》2001,16(1):109-112
为了提高刑事辩护水平,推进司法公正进程,适应现代社会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我国应当建立刑事辩护律师专业资格制度.其具体设计包括:专业考试、严格实习、提高待遇、改善环境等内容.  相似文献   
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 14条明确规定 :“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 ,不得以律师名义执业 ,不得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第 4 6条又规定 :“冒充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 ,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非法执业 ,没收违法所得 ,可以并处 50 0 0元以下罚款、15日以下拘留。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 ,为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的 ,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停止非法执业 ,没收违法所得 ,可以并处违法所得 1倍以上 5倍以下罚款。”由此可见 ,《律师法》的颁布 ,已明确律师为有偿从事诉讼代理或刑…  相似文献   
87.
民愤的正读——杜培武、佘祥林等错案的司法性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冀祥德 《现代法学》2006,28(1):153-157
因刑事司法运作的失误致使无罪的人被错误追究刑事责任,是任何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和诉讼模式都难以绝对避免的。但是,如果错案的缘起既不是司法人员的一时疏忽,也不是司法运作的偶然偏差,而是基于一种“民愤”的差使,那么,就有必要解读民愤的缘起与扩张,探究民愤的感性与理性,评判民愤的虚假与真实。这是因为,社会公众在认定“犯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当重判或轻判上所依据的是感性的道德判断标准,与司法裁判所应当依据的理性的法律标准无疑会存在冲突。  相似文献   
88.
证据转化为定案证据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证据能力 (或曰证明能力 ) ,二是证明力。在刑事辩护业务中 ,律师之辩护意见往往拘泥于案件的定性是否正确 ,证据数量是否充足 ,证据内容是否真实 ,证据内容与案件事实之间有无关联等 ,即证据的证明力。极少有律师会注意到证据的来源、取得方式、表现形式等是否合法 ,即证据的证明能力。诉讼实践中 ,辩护人正可从证据形式瑕疵这一证据能力问题入手 ,找到控方控诉犯罪证据链的断裂点 ,从而取得辩护的成功。  相似文献   
89.
新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统的基础上从零起步,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控辩关系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9年第一部刑事诉讼法颁布时的无序阶段,1979年到1996年刑事诉讼法第一次修改时的失衡阶段,1996年到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改时的对抗阶段,2012年至今的对抗兼合作阶段.其中,对抗阶段又分为非理性...  相似文献   
90.
中国法律硕士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高级型复合型、实践性法律人才,然而其传统的注重课堂教授而忽视实践教育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并不能完成这个目标。为了更好地培养法律硕士,有必要将诊所法律教育引入法律硕士教育。将诊所法律教育作为法律硕士教育的必修课有助于对法律硕士学生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诊所法律教育本土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诊所法律教育是中国法律硕士培养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