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0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1965年年初,时任中国高等教育部部长兼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在农村"蹲点",常常把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叫到其住处聊天.他曾说:"有一句口号,说'清华是培养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应当说,我们不仅是培养红色工程师的,我们还是培养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接班人的,包括将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将在你们当中产生."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中日经贸合作出现新热潮,但中日政治关系却麻烦不断。从日本方面看,日本的政治家重“战术”轻“战略”,对外交的认识远远落后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主张积极发展中日关系而又言行一致的政治力量较弱,有些日本政治家甚至把中国的发展看作威胁,主张要牵制中国的发展。在日本社会,由于经济形成长期低速局面,而使国民感到不安,于是就要找心理支撑,民族主义情绪有所上升。在日本的学术界,真正了解中国的人不多,而又缺少影响力。两国媒体上讲对立的声音很大,倾向于“报优不报喜”。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很重要”的认识在日本日益扩大。中日之间的经济、技术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是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经济全球化潮流所决定的,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相似文献   
63.
日本政府在2001-2002年制定了新的节能技术发展战略,强调“以‘需’为本”的战略思维,立足于民用、运输、产业等跨部门的节能需求,大力加强战略性的技术开发和普及,形成从提出课题到加以解决,从基础技术开发到应用、普及、波及的“一以贯之”的技术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64.
2月10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国会答辩时放言,他对靖国神社内供奉的甲级战犯“没有抵触感”,而且他“对于甲级战犯的问题根本不想说长道短”,虽然“周边国家一直要我这样做或那样做,但我不打算改变我一贯的想法”,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参拜。在其后会见日本记者时,小泉再次重复了他的这一态度,并务必请邻国“理解”。  相似文献   
65.
18世纪下半叶以来,在英、美、日先后获得“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等称号之后,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在大踏步向“世界工厂”迈进。尽管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离合格的“世界工厂”尚有较大距离,但其发展势头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66.
东亚将走出“孤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首相小泉年初出访东南 亚五国,把如何加强日本 同东盟间的经济合作作为重要议题。尽管日本国内外媒体报道说,日本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对话,带有明显的同中国“竞争”、“对抗”的意识,但是,这种主观上的竞争、对抗意识的背后,或许正是东亚地区走向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和趋势使然。 东亚地区——双边或地区自由贸易协定方兴未艾的世界性潮流中的“孤岛” 至2000年,WTO统计的地区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已增至  相似文献   
67.
一张正在号啕大哭的伊拉克儿童的脸映现在电视屏幕上,他的眼神里饱含着对这场正在吞噬越来越多人命盼战争的极大恐惧。 这是一幅令全世界人们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历史性镜头,它将成为这场被美国前总统卡特描述为“文明国家历史上几乎没有前例的行动”的美伊战争的历史性象征。  相似文献   
68.
吴邦国委员长9月10日结束了对日本为期一周的访问。这一次高层出访东瀛,向日本也向世界传递了一个讯息,即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将一如既往地奉行对日友好政策。 正如吴邦国所评价的,中日关系的现状总体上是好的。在两国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友好合作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