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21.
冯祥武 《行政与法》2007,1(2):41-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级公务员拥有对上级“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有说“不”的权利。该法条相对于该法草案中的“不得对抗”上级命令来说,其法治意义是重大的。但是,如果从当命令与法律发生冲突时,公务员究竟执行命令还是执行法律的具体案例出发来解读《公务员法》第五十四条,那么,该法条的实施便有其现实的困局。因此,需要分析造成我国公务员在命令与法律冲突时对上级命令说“不”难的原因,制定保障公务员说“不”的权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2.
2007年通过的《劳动合同法》遭受激烈批判。从政治法律学的宏观视域来看,其被批判的原因大致包括:劳动合同立法是一项社会改革、是具有操作性的利益分配法、其立法过程中表达不足、忽视了劳动合同法固有的社会法属性、缺乏对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应然性的基础理论研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3.
当代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政治观是该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获得的根本性政治理念.主要包括民主观、国家观、政党观和人权观.这些政治理念集中体现了当代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社会主义政治观.当代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社会主义政治观的理论与实践,客观上为其政党提高社会形象,增强社会凝聚力.赢得执政地位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24.
正义原则和制度原则的优先性——读罗尔斯的《正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罗尔斯正义理论两个原则的优先性问题,即正义原则高于功利原则,制度原则高于个人原则,并依据正义原则对现实生活中的户籍制度、义务教育收费制度进行了法理思考.  相似文献   
25.
禁止就业歧视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我国社会的转型期,就业歧视的现象俯拾皆是。这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党和国家应当高度重视就业歧视问题,通过制度设计(主要是立法)来全面禁止就业歧视现象。综合考量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各种社会压力,禁止就业歧视,是“和谐社会”的强烈诉求,是制度文明的明智选择,是保障人权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劳动立法急需完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6.
民主政权是民主政治的核心。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就萌发了一些宝贵的民主政权思想。即三三制政权的实质是民主;建立民主政权才能使我们党取得真正的政治优势。邓小平在革命和建设中努力践行这些民主政权思想,更是验证了他作为伟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27.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经济观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进,发展到当代,其主要内容表现于: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主张混合制经济;在生产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方面,主张建立和发展工人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民主经济;在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方面,主张建立和发展社会福利经济。  相似文献   
28.
冯祥武 《人权》2010,(6):41-45
我国《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称《条例》)只是明确提出“公民”可以获得法律援助,但是对于外国人、无国籍人是否可以获得我国的法律援助没有作出明确的说明。这便引发了有关外国人、无国籍人是否是我国法律援助对象,享有与我国公民同等的法律援助权利的问题。对于外国人、无国籍人是否是我国法律援助的对象,并享有与我国公民同等法律援助权利,在法律援助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而在法律援助业务实践中对外国人法律援助的做法是以刑事诉讼援助为原则,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援助要以我国与外国公民所属国之间存在司法协助协议为前提。  相似文献   
29.
法律援助的公共物品的属性要求建立以国家财政预算拨款为核心、社会捐助等为补充的法律援助资金保障制度。此外,国外境外的受援人依照费用分担原则偿还的部分资金、法律援助诉讼保险、福利彩票、义务代偿金制度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0.
工资集体协商主要是指企业与工人代表通过协商,以决定劳动者工资以及其他劳动条件与待遇的一种制度。珠三角地区作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其在工资集体协商实践中创建了“南海本田模式”:然而其在工资集体协商立法方面受到了主要来自外资力量的阻滞。工资集体协商的制度构建亟需廓清与之相关的诸如协商的主体、政府应持的立场、协商应贯彻的诚信原则、协商立法是否过于偏向劳方等八个基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