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法律   27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4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全国性问卷调研数据,综合运用Logit和Ordered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中的13种因素对我国青少年灾难心理素质的影响作用,并且分城乡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发现学校、家庭、社区、媒体、自我教育时促进青少年灾难心理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自我教育是增强青少年灾难意志的最关键因素;学校、家庭、社区、媒体对青少年灾难意志的培养教育缺失或存在偏差;女性和农村青少年的灾难认知水平显著低于男性和城市青少年;母亲受教育程度高的青少年灾难意志更薄弱。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挥各灾难教育因素的教育功能,探索各灾难教育因素之间的协作联动机制,充分激发青少年自我教育潜能,着力弥补灾难意志教育维度的缺失或偏差等建议。  相似文献   
42.
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体系中,存在、语言、思、诗和道路等命题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完整体系。这在他的两组诗歌作品中有很好的体现:思想从属于存在,存在是思想生发的场所;诗与思都源于存在,分别具有解蔽和遮蔽的属性;语言是存在的根据,道路、道说与诗、思一起归于本真之存在。解读这两组诗歌有助于我们把握以"存在"为中心海德格尔哲学的主要图式。  相似文献   
43.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SNS形态,冲击着传统的网络论坛(BBS)形态,造成网络论坛用户开始逐渐分流到微博。但微博有自身的局限性,青少年的获取信息、交流经验、平等交流、缓解压力、融入社会等需求仍主要由网络论坛来满足。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博与网络论坛有互相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4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权威性毋庸置疑。但是一本优秀的教材能否切实发挥其作用,还存在着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概论》课教材体系存在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转化应遵循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与遵循教材相结合等基本原则。转化的基本评价依据应是政治性、思想性强,具有理论厚度等。  相似文献   
45.
技术侦查证据使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技术侦查手段的广泛应用,技侦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使用问题受到了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大的关注。为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以及规范技侦证据在诉讼中的具体应用,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技侦证据的法律效力以及技侦证据使用的具体规则和法律程序。本文就该规定的相关修改背景、具体内涵进行了评析和论述,并就其未来具体实施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6.
新刑事诉讼法首次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程序,是对近十多年来我国公诉制度改革实践的一个归纳和总结。但在实践中,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面临着对制度本身存在认识误区,控方裁量权缺乏有效制约,考验期内承担义务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要在检察工作中落实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需要构建配套的帮教机制,通过内外监督共同制约,并建立完备的司法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47.
48.
社会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始终与道德、个体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实践从规范和美德两方面,通过主体的感知、体验、同情、行为合时宜中发挥作用,是社会实践德育功能发挥的一般逻辑,亦成为其德育功能的现实体现。如何把握合理的限度来发挥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是关乎社会实践德育功能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9.
“两个证据规定”出台实施后,其呈现出的实践面相到底若何,究竟是满足了制度预期还是“经历坎坷”,这都需要走进司法实践,以旁观者的视角对其进行考察、审视后才能加以回答.基于此,课题组于2011年11月选取了S省G市为调研蓝本,重点关注并调研了以下几个方面:(1)非法证据的认定、排除程序;(2)瑕疵证据的补正与合理解释;(3)特殊侦查措施的适用、质证;(4)证人出庭作证;(5)翻供、翻证的处理;(6)证据裁判原则的运用.在对上述六个专题的实践样态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客观描述后,课题组对其加以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立法、司法部门、理论界作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0.
在慈善营销、形象营销、慈善竞争时代,慈善形象对于慈善组织而言目益重要,但至今国内外学界对慈善组织形象问题的探讨尚不多见。慈善组织形象不同于其他组织形象,应该显现理性至上、个性至善、状态至美的特质。慈善组织形象知名度、美誉度、透明度、忠诚度、满意度、协同度等六大要素。影响慈善组织形象的因素也有很多,需要构建相关的形象塑造和维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