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面临国际与国内双重压力,形势严峻。公安机关作为刑事执法部门,应加大对知识产权领域犯罪的打击力度,但目前仍面临着刑事立法缺陷以及公安经侦自身条件、公安与行政执法、与国际刑事司法部门沟通协作方面的重重障碍。公安机关必须积极开展经侦基础理论研究,重塑侦查理念与侦查模式,密切与行政执法部门的协作关系,并不断拓展境内外知识产权执法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32.
在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类犯罪中,是否具有“非法占有”故意,是区分其中各罪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但是,对于“非法占有”的理解,理论界存在不同观点,司法实务界也认识不一,加之不同个案中具体法律事实之间的差异,给司法认定带来一定困难。本期“疑案精解”提供的案例,主要涉及这方面的问题,本刊特邀专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3.
在2004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指导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稳步前进的重要保证.回顾过去一年我国的刑法学研究,可以看到,研究方法越来越科学,研究视野越来越开阔,无论是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具体问题方面,均有显著进展与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34.
海峡两岸法人犯罪立法的比较研究(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世纪上半叶以前,由于一直奉行罗马法中“社团不能犯罪”的原则,因此,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其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均不承认法人可以成为犯罪主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法人数量不断增加,法人力量也日益强大,随着垄断和竞争的加剧,在法人决策机构和决策人物操纵指挥下以法人名义和凭借法人力量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情况也不断出现,甚至愈演愈烈。这些涉及法人组织的危害社会行为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统治利益和经济秩序,因而引起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5.
近几年,临沂地区乡镇企业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以天赋资源为依托的小型企业发展比较快,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贯彻了改革开放方针,利用了国家和山东省为沂蒙山区提供的优惠扶持条件。然而目前有些原来的有利条件正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弱化,有的甚至正在逐步消失,不和因素不断增加。一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城市企业活力不断增强,资金、技术、人才、产品质量优势更加突出,而以本地资源为依托的临沂地区乡镇企业,虽然有了一定数量,但起步迟,先天素质不高,  相似文献   
36.
刘志伟 《学习月刊》2012,(17):33-34
晚清学者陈澹然指出:"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领导者一刻也离不开战略思维,领导战略谋划和指导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领导活动成败和绩效。战略思维中有几种基本能力,需要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7.
刑法第330条规定的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因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而被激活,成了惩治妨害疫情防控犯罪的利器。然而,因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中的“传染病”是指甲类传染病,而新冠肺炎只是采用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的乙类传染病,故将妨害传染病防治罪适用于惩治造成新冠肺炎传播的行为,虽具有充分的实质合理性,但新冠肺炎并非甲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38.
现行刑法欠缺对特定虐童行为给予否定评价的能力。虐童行为符合刑法所要求的犯罪化标准,存在犯罪化的现实需要。虐童行为的犯罪化宜采取:奉行刑法“最后手段”原则,合理设定虐童行为入罪的标准;采用行为类型化的立法模式,将虐童行为纳入整体的刑法健康权保障体系之中;理性审视刑法既有罪名规制范围与行为类型的内在关系,力戒“就事立法”的简单化操作;删除刑法虐待罪的规定,增设“虐待被保护人罪”。  相似文献   
39.
扰乱公共秩序罪是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一节一类犯罪的总称。本类犯罪侵犯的客体为社会公共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破坏国家对社会的正常管理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大多由作为构成,少数也可由不作为构成,有的属行为犯,有的属结果犯,有的属情节犯,有的属聚众犯;主体既可为自然人,也可为单位;主观上为故意,少数也可由过失构成。本类罪总体上适用较轻的刑罚,且大多以“情节严重”为定罪量刑标准,对“聚众”犯罪,应区分首要分子与积极参加者,适用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对相当部分犯罪可以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资格刑。  相似文献   
40.
基于惩治和防范实践中大量发生的违反国家规定 ,降低工程质量标准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事故行为的客观需要 ,我国刑法第 1 37条专设了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但是 ,由于刑法对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罪状和构成要件规定得过于概括 ,致使司法实务部门在适用刑法规定处理各种纷繁复杂的案件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因此 ,就有必要根据刑法第1 37条规定的精神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构成要件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一、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主体范围的把握根据刑法第 1 37条的规定 ,本罪的主体只能是特定的单位 ,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